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丫跑两会:两个率先看江苏(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 23:20  CCTV经济半小时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书记:小丫你好

  小丫:打扰您了

  在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的办公室,记者们聊起了这一次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他告诉记者们,江苏历来都重视科技对富民的带动作用。

  罗书记:因为江苏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小省,它更多地就是要靠人来发展,所以,怎么样把人的作用发挥起来,关键在科技。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近年来江苏的产业结构在变,居民生活水平在变,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0%,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出占本土工业企业产出比重达45%,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正是百姓走上致富路的保障。

  罗书记:如果使老百姓更快更好能够得到幸福感的满足,生活能够富裕,应该说我们还要立足于做人的文章,所以我们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块,通过加强教育,提高人的能力,再通过科技提高他的本领,使他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致富的道路上能够更快地走下去。

  小丫:尽管江苏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但人口大省、资源小省的现状,对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也构成了不少的约束。不过除了科技富民之外还有哪些现实途径?两会之前,我的同事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一路体验,寻找江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先来看看我的同事小井在江苏中部扬州的体验。

  在扬州,百姓的菜篮子是涉及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和农民增收的大事,而解决这个问题,农业合作社和超市对接的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家“蔬菜超市”背后都由一个大股东、8家专业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投资,超市的菜由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天直接配送,中间没有了批发商,菜价也就降下来了。每天早上和傍晚,合作社的配送车都会送菜。

  蔬菜超市老板告诉记者们,当天的叶菜如果没有卖完,店里会统一下架,第二天一早全部换上新菜。由于蔬菜新鲜,种类多样,价格又便宜,很受欢迎。

  记者:看看您在这菜篮子里边都有些什么东西。

  买菜者:可以,这是胡笋,这扬州挂,这是茄子,这个是豆角。

  记者:您在这儿买的菜跟农贸市场的这个价格相比是贵还是便宜?

  买菜者:这里肯定是优惠一点。

  买菜者:那便宜一毛钱、二毛钱左右吧。

  记者:您来这儿来得多吗?

  买菜者:经常来,经常,它那个菜是沙头那边过来的,家里自产自销,吃了感觉放心。

  市民吃上了便宜菜,那么种蔬菜的农户会不会亏本呢?这里就是让扬州市民吃到便宜菜的——邗江区沙头镇农业合作社。在这个合作社的蔬菜基地,记者们们遇到了一位蔬菜种植户。

  记者:今年西红柿长势怎么样啊?

  种菜户:长势还可以。

  记者:您家里一共种了多少亩西红柿?

  种菜户:种了一共是七八亩

  记者:老乡,像咱们这个西红柿一年的收成能有多少?收入能有多少?

  种菜户:收入一个棚大概有一亩地,要收到7000、8000块钱。

  沙头镇的党委书记林道顺告诉记者,“农超直销”就像一根扁担,两头分别挑起了“菜园子”和“菜篮子”,一改过去层层批发、处处零售的模式。超市“通过直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而这部分原先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还给农民和消费者。

  林道顺 沙头镇党委书记

  林道顺:我们现在这块地主要种了十几个品种。这个是我们的叶菜类,这个是芹菜类我们芹菜类的一亩地,可净增加效益是5000块到8000块之间。应该说现在搞这个蔬菜,这个效益是比较高。

  像沙头这样的蔬菜基地的建设,既让菜农赚到了钱,又给市民带来了实惠,可谓一举两得。2010年,江苏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比超过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实现入社成员、出资额、带动农户比重三个指标全国第一。

  告别扬州,记者又赶往苏北宿迁的泗洪县魏营镇,这个镇原本是当地知名的贫困镇,而近几年,农民朋友的生活发生了巨变。草莓种植大户王洪代家里种着五十多亩草莓。今年年初,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到魏营调研,就参观了老王家的草莓大棚。

  老王已经有20多年种植草莓的经验,种出的草莓个大味甜,一看到记者,他就情不自禁地开始推销自己的宝贝。

  老王 草莓种植户

  老王:这个就是叫丰香,日本的,什么特点,这个品种酸甜适中,口感好,然后又耐运输,产量又高,一亩地大概产两千公斤。

  市面上很多草莓的价格也就在5、6元钱一斤,而老王种的草莓技术含量高,个头大,最大的一个长到150克,所以能卖到10元钱一斤,虽然价格高出不少,但每次一拿到市场上销售,都会被抢购一空。一年下来,每亩草莓大棚都能给老王带来一万多元的收入,如今,魏营镇彻底甩掉了贫困镇的帽子,今年1月初宿迁对全市108个乡镇财政收入进行排名,以往一直垫底的魏营镇已经进入了中上等行列。

  林道顺:我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以18%的速度增长,去年我们实现了6710元,许多(以往的)贫困户买了车,买了房,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对罗志军书记进行专访的时候,记者特意带了一些魏营镇的草莓给他品尝。

  小丫:我的同事在那采访,他们带了一点东西来,您尝尝,这是特别新鲜的草莓,听说是他们在当地开发的一个新品种,然后特别有机,还特别绿色,无公害,好吃吗?

  罗志军 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

  罗书记:非常好吃,很甜。

  小丫:当地的农民在采摘草莓的时候,种植草莓的时候都特别兴奋,因为在这个兴奋当中他们是饱含着希望和期待的,感觉这个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有盼头了,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十二五规划当中有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让苏北相对来说应该差一点点的地方在农民增收或者是人民增收的问题上有一个提升?

  罗书记:这是我们当前改善民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切点,就是我们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我们现在是加大苏北地区的帮扶力度,包括我们向他转移资金、转移项目、转移人才、转移科技,来使苏北能够产生更多的内生动力,这五年多我们已经是上万个项目,几千亿的资金转移过去,苏北地区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也超过了苏南,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

  罗书记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知道江苏是一个工业大省,事实上,江苏的农业经济总量也排到了全国第三,为促进农民增收,江苏省在在人均耕地只有0.91亩的情况下,坚持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双轮驱动”战略。2010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1/3;另一方面江苏大力转变收入结构,2010年,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18元,增长13.9%,这是自1997年以来,江苏农民收入增幅首次高出城镇居民收入2.3个百分点。从2011年开始,江苏还将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在2016年实现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2018年实现倍增。

  小丫:在这个农民增收、市民增收这方面,由于区域化经济的差异化肯定会有一些难点,比较难以突破的都是哪些方面?

  罗书记:如果说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现在最大的难点,我认为仍然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记者:这一点在江苏怎么来理解?

  罗书记:我们两任总书记都对江苏提出了两个率先的要求,就是江苏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现在的实践,我们认为现在从省定的小康目标我们全省已经达到了,但是还是个平均数,不属大多数,差在哪里,差在苏北,差在农村,所以我们现在还要下更大的工夫,用更大的力气去解决差距问题,这个差距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问题,也是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围绕着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咬定发展不放松,但是更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把分配或者说切蛋糕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来使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和谐稳定的平稳发展。

  江苏省提出了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然而对这个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考验在于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和南北区域差距。江苏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拿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多管齐下,提高苏北地区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那么,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又如何让居民收入更上一层楼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