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征
编者按/薄熙来(专栏)主政重庆以来,重庆一直稳居海内外关注的舆论中心。从“打黑”到“唱红”,从“公益台”到“大游轮”,重庆收获的不仅是越来越高的知名度,还有发展越来越好的经济水平,人民群众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10年,重庆入选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2010年重庆无论GDP还是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以及招商引资都大幅增长。2010年重庆GDP达到7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庆真正成为国家政治风尚的指南针。既增加城市的美誉度,又大大促进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重庆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本报将从城市营销的角度为读者解开这个谜团,敬请关注。
6月11日晚,作为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开幕式演出,“红歌传万代”重庆群众演唱会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观看演出,并在重庆渝北区葵花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的《红星歌》节目中领唱。
此次重庆进京“唱红”在4天内共演出7场,参演人员近千人,是重庆“唱读讲传”活动在外地演出场次最多、观众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演出。
在走出去巡回演出的同时,规模空前的第二届中华红歌会也即将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重庆举行。组委会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去年首届中华红歌会有63支队伍参加,现在报名尚未截止已经有90支队伍了,预计参赛人数将会有六七千人。”
声势浩大的红歌会只是重庆红色浪潮的一部分,这座被誉为时下中国“最红城市”正在用特殊的营销方式吸引世界的目光。
红歌热潮
按照最初的设想,由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华红歌会将会永久落户重庆,每两年举行一次。然而,由于首届红歌会引起的巨大反响,中华红歌会组委会改变了设想,将第二届红歌会调整到今年举行。
事实上,去年10月举行的中华红歌会将重庆持续升温的红歌热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来自全国和海外的63支合唱队伍,3000余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红歌浪潮。
而在幕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也显得异常欣然。正是在这位格外喜欢红歌的市委书记推动下,形成了唱响重庆、影响全中国的红歌浪潮。
一系列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的红歌演唱之后,重庆红歌演唱也走到了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阶段。2010年,重庆市开始酝酿与文化部共同举办一个高规格的红歌会。其实在此之前,红色氛围浓厚的江西已经开展了中国红歌会。但是这一具有选秀性质的红歌会却缺少合唱形式。正是这一缺憾,留给了重庆以合唱形式举办中华红歌会的机会。
据了解,截止到2011年1月,重庆市累计举办红歌传唱活动10万场,参与人次超过了8000万人次。
红色效应
重庆红歌提升重庆市民精气神的同时,红色效应也在逐渐显露出来。一个直接的效应就是重庆红色旅游受到热捧。
2007年1月,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管理中心成立,该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厉华称,中心的目标是把重庆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具价值的红色文化参观区。
据了解, 2008年,红岩联线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60多万。2009年,红岩联线则接待了545万参观者。而在红岩联线网站上,截止到2011年6月7日,2011年累计接待游客 2988221 人,较去年同期增长 0.71% 。红色旅游热在不断攀升中。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专栏)说:“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交通、金融、文化等产业有关联性,带动力强,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
按照重庆市的规划,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要占重庆市GDP7%。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三峡等旅游资源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目前,重庆红色旅游开发已经打破区域界限,与贵阳、遵义、广安等地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书,打造“红色旅游链”。而在区域协作之外,重庆一些区县也投入巨资打造红色旅游区,红色资源正在转化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红色争议?
红歌、红色旅游为重庆带来更多关注之时,重庆红色浪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2011年,重庆卫视宣布着力打造省级卫视“红色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将不再播出电视剧,取而代之是自办的红色文化节目,此举开创卫视先河。其在晚间黄金时段(19:30-23:00)不播出电视剧,重点推出一系列新办的“唱读讲传”类专题节目。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再次传出重磅消息。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重庆卫视从3月1日开始打造公益频道,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此举顿时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响,包括重庆卫视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一些电视台人员认为,公益台的打造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员工工资下降,并给重庆市财政带来更大负担。事实上,重庆员工工资在改成公益卫视之后也确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失去了广告收入来源的重庆卫视只能够靠财政补贴和兄弟单位“接济”。一些学者也提出,由财政补贴电视台的做法不可取,有违市场规则。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透露,“公益频道”的想法是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重庆市委、市政府研究后也赞成做一次尝试。他说:“日本的NHK、英国的BBC24小时没有一分钟的(商业)广告,如果资本主义社会在宣传它的宗旨、做社会活动的时候,都能保证有一家电视台不做任何(商业)广告,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据悉,目前重庆卫视担当了公益性质的红色频道之后,除财政补贴1.5亿元之外,重庆广电集团和重庆电视台其他11个频道共同承担1.5亿元运营费用。按照重庆市的想法,“公益频道”的做法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不是短期行为。
尽管重庆卫视改为红色频道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重庆通过红歌、红色旅游、红色频道等等形式引起各界的关注却不容小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重庆这两年在全国和全球的关注度都非常高,甚至在国外主流媒体上出现的报道也远远高于不少沿海大城市,从这点来说,重庆红色营销是成功的。”而随着关注度的提高,重庆吸引外来投资也与日俱增。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0年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数据,作为西部吸引外资桥头堡的重庆,最近三年吸收的外资增幅均超过50%,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总量跃居中西部第一。
其实,重庆在进行红色营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之际,薄熙来期待通过红歌等等形式来提高重庆精气神的想法也在逐步实现。长安福特马自达新任总裁马瑞麟在与重庆市高层官员频繁接触之后,也深感重庆市官员的实干精神,他对本报记者表示:“重庆的官员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重庆就是重庆,一个正在创造历史的城市!”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