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房地产 > 房地产 / 内容





建设部长俞正声解答房改疑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03日 10:56 中国经济时报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新的住房分配体制,完善了面对不同收入家庭的 新的住房供应体系,从而推进了住房货币化分配进程。虽然大城市房价略显偏高,但房地产前景依然看好,住宅建设已经成为 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月23日,建设部部长俞正声举行记者招待会,就目前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俞部长说 ,住房改革的思路还是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一次重要谈话中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一)新房老房都要出售,(二)可以 分期付款,(三)提高房租,(四)给低收入者予以补贴。1998年3月份人代会之后,朱基总理曾举行过记者招待会, 宣布我国停止福利分房,当时许多记者就希望采访我们,因为那时候政策还没有确定,大多数问题都无法奉告,所以我们没有 接待记者采访,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也没有举行过记者招待会。现在,我国的住房制度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有些问题 也到了该说一说的时候了。

  房改取得突破性进展

  俞正声说,近两年,我国住房改革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主要是推进住房货币化分配、建立面对不同收入家庭 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改进住房分配体系等。

  住房实物分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已出台了货币化分配方案,居民正日益成为住房市场的消 费主体。统计显示,全国城镇商品住宅销售中个人购房比例已达70%以上,上海、江苏、广东已达90%。

  现有公房改革稳步前进。到去年年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可售公房的出售比例已达到了60%在右,城镇职工60 %已拥有了所住住房的产权。与此同时,各地继续稳步推进了现有公房的租金改革,城镇住房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城镇 居民住房基本上形成了以居民自有产权为主、多种产权形式并存的新格局。

  二级市场开放步伐加快。在试点基础上,1999年底,全国约有一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放了住房二级市 场。

  个人住房贷款加快发展。截至去年12月份,全国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职工已达6900万人,住房公积金归集余 额达1409亿元,比上年增加398亿元。去年,国家重点调整了住房公积金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贷款政策的调整 和房改的推进,促进个人住房贷款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统计显示,去年1-12月份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58亿元,截至 去年底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达283亿元,贷款余额比1998年净增127亿元。商业银行住房信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 -12月份,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4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60亿元,贷款余额比19 98年增加769亿元。

  住宅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开始建立,房地产开发继续呈现良好的发 展态势。统计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637. 6亿元,增长24.5%;商品住宅施工面积4.1亿平方米,增长24.5%;竣工面积1.62亿平方米,增长29.8 %;销售面积1.19亿平方米,增长24.9%;新开工面积1.8亿平方米,增长17.9%。个人购买商品房住宅的比 例已达79.6%,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个百分点。同时,住宅小区建设的总体水平逐步提高,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住宅小区 。国家大力推动经济适用房建设,住宅投资结构趋于合理,经济适用住房逐步成为住房供应的重点。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 积达9163万平方米,比1998年增长了66%。

  消化空置商品房工作全面起步。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明确目标、分类处置、立足盘活、力求消化、政策到位、 依法办事的原则,通过清理、确权、追债、拍卖还债及减免税费等措施,多渠道加大消化空置商品房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海南省销售商品房98万平方米,销售收入近10亿元,其中住宅88万平方米。宁波市除多年新竣工尚未销售的商品 房外,空置商品房已基本消化。

  住房产业化有较大进展。为改善住房供应质量,1999年国家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有关文 件,提出了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意见,加强住宅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并通过启动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等措施,努力解决 住宅建设的质量问题。上海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推出了4个住宅示范区,强制性推行“四新”技术,限制使用和淘汰空心粘上 砖,实腹钢窗和铸铁排水管等,带动了住宅整体质量的提高。

  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去年发布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促进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对于规范物业 管理行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深圳、北京、南京、杭州、沈阳等城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行物业管理招标,促进了 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多管齐下降低房价

  房价偏高是老百姓普遍反映的热门话题,那么房价还能不能再降一降?怎么降?何时降?当有记者问起这个问题时, 俞正声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先分析了房价偏高的原因。

  俞正声分析,目前大城市房价偏高,主要是一些特大城市商品房价格偏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 。抛开地区差价等客观原因,购房税费过高特别是相关费用高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大城市规划管理也存在不足。他认为, 大城市规划不应是“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而应是“葡萄串”式地由高速交通线串联起若干区域中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 货币化分房改革之前,住宅多为集团购买且不惜成本,造成了房价偏高,这也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

  对此,俞正声指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利用市场因素调节过高的房价;搞好布局配套,建 设城市快速交通以连接较远的住宅区域;建设经济适用房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对中低收入职工,政府不收地价款 ;对大城市职工的住房货币分配要给与补贴;同时,对经济适用住房要减征某些费用。这几项措施必须综合起来实施才能更加 有效。

  房补主要针对公务员

  俞正声说,房改就是让老百姓掏钱买房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房改的目的应该是住房商品化,至于国家出台的住房改革 分配化方案,主要是针对国家公务员而不是指全社会。国家公务员住房货币化分配方案,是按公务员月工资20%的比例,再 配合25-30年的贷款来设计的,至于本人到底拿出多少钱买房,这由他本人来判断。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现有公房的出 售非常积极活跃,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单位不同意出售,当然也有人不愿意买房。无论单位和个人,国家确定的对原有公房政策 是租售自愿。

  除了大城市的国家公务员需要补贴外,一般中小城市房价与职工收入是相称的。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就要区别对待了 ,有些需要财政加以支持,有些根据自身情况就能够加以解决,对于自收自支的企事业单位,房改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实行民 主决策,企业状况好的可以实行货币分配,企业工资已经很高的,应该说已经包含了货币分配的形式,企业困难的、目前需要 解决的是工资问题,而不是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建设成为经济增长点

  俞正声说,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估算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方式是房地产投资连续两年递增20%左右,住 宅建设与房地产业的拉动也包括对钢材、水泥等各种建材的需求拉动,新房建成后需要装修,搬进新房后需要对家俱及家用电 器的更新等都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估计近两年住房建设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去年我国GDP增长7.1 %,其中房地产业就占了1.5-2个百分点,所以房地产业的前景肯定是乐观的。一个原因是在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之后,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住房问题。第二个原因是我国人均居住水平只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比印度还要低。三是城市化水平 在若干年后势必有更大的增长。另外,在实物分配转化货币分配过程中,集团购买会相应减少,个人购买会相应增加,国家如 果在政策上给以支持,就有可能以较高速度推动房地产业的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住宅业仍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 推动力。

  说到今年房改和住宅建设工作的任务,俞正声说,将紧紧围绕启动居民住房消费这个中心,以加快各项制度建设为重 点,从深化改革、拓展需求、改善供应、搞活市场,扩大信贷入手,进一步调动城镇居民买房的积极性,保证住房建设的持续 发展,努力把住房建设真正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说,主要有五项:(一)确立和完善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大力抓 好住房分配货币化各项政策的落实,形成居民现实的住房支付能力。重点是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原则上,企事 业单位应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坚持方式多样、方案自选、民主决策的原则。(二)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 场体系,搞活房地产市场。尚未开放二级市场的地区要全部开放,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把市场搞活。(三)加大住房公积金归 集力度,在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减少贷款收费环节,降低住房贷款的中间费用。同时,配合人民银行 等部门,推动住房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还款方式多样化,促进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四)继续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主扩大 住房投资规模,改进住房供应,搞高住房质量,进一步加快住宅建设。(五)搞活租赁市场,使住房租赁活动既有章可循,也 有利可图,吸引居民和机构投资住房租赁市场。 (本报记者刘树铎)

相关报道: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房地产 > 房地产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