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确实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催生一些大企业,但由此产生的廉价资金以及资金易得,必然会使企业背上巨额债务,造成企业的低效率和种种“资金黑幕”
文 童晶
今年5月27日至3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陪同李明博一起出访的有38名韩国经济界知名人士。
进入随行人员名单的企业首席执行官(CEO)就有问题富豪:现代汽车集团总裁郑梦九,SK集团总裁崔泰源。没有进入这份名单但在商界享有盛誉的还包括李健熙(韩国三星集团前总裁,2008年4月22日宣布引咎辞职),金宇中(韩国大宇集团前董事长 ,2006年5月被判10年徒刑)。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为迅速发展韩国经济,选择了工业导向、出口导向和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而这些战略使得韩国成功培育了包括三星、现代、大宇、LG等一批世界一流的大企业集团。
可以说韩国经济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史。
李健熙:缔造全社会的“三星生活”
20年前接手掌管三星集团,李健熙将原本名不经传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之一,个人命运也与三星发展轨迹纠缠不清。从掌舵三星到黯然辞职,李健熙的经历记录了韩国企业成功走向世界的辉煌,也见证了这些企业转型阵痛的全过程。
有人曾经这样调侃过韩国人的“三星生活”:在三星医院降生,进入三星大学读书,使用三星的电子产品,在三星酒店举行婚礼,最后老死在三星医院。而李健熙就是缔造这一切的英雄。
然而在执掌三星集团20年后,66岁的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因偷税、渎职的起诉被迫辞职,一场审判在等待着他......
李健熙最近一次露面是今年4月22日,他通过全国电视直播宣读《对国民道歉和辞职声明》。然而这并不是李健熙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以谦卑姿态向韩国国民道歉。早在2006年2月,出国5个月归来的李健熙在首尔机场被记者围住。当时坐在轮椅之中、右膝打着石膏的李健熙以清晰、低沉的声音告诉记者:“我对去年自己引起的混乱感到抱歉,我会为此负全责。”
李健熙所言“混乱”指三星集团在2005年9月遭曝光的两桩经济丑闻。其中之一,李健熙涉嫌牵连于1997年韩国总统竞选时发生的政治献金案。道歉完毕之后,李健熙在保镖簇拥之下进入高级轿车,驶离公众视线。三天后,三星集团宣布,捐款10亿美元“给社会”,其中主要捐款来自李健熙家族财产。而当时,韩国检察官已经放弃对有关政治献金案提出起 诉,因为证据不足且时效已过。
如今,三星再次陷入危机。自去年10月29日起,前三星集团战略企划室法务组组长金容哲陆续曝光三星集团存在总额达2.15亿美元秘密资金,这笔钱被用来向韩国检察官、法官和政府官员行贿。2007年11月24日,国会举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三星秘密资金特检法》。随后,韩国检查机关于2008年1月10日成立特别检查组着手调查,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副总裁李鹤洙和总经理金仁宙等人牵涉其中。
韩国检察官1月17日对李健熙提出起诉,罪名包括逃税和背信,但考虑到对三星集团和韩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决定暂不拘留现年66岁的李健熙。一旦被定罪,李健熙将面临最少5年、最多终生监禁的刑期。
因为李健熙享有的名望和影响,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这轮针对三星集团的特别调查中,他仍有可能逃过司法处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指出,李健熙在1996年因为行贿被判刑2年缓期执行,而到1997年却得到豁免。
在韩国检方对三星集团的调查中,李健熙的儿子、三星电子专务李在荣也牵涉其中。检方指控,李健熙采用不当手段,指示管理层把集团管理权逐步移交给李在荣,涉嫌背信罪。检察官还说,证据显示三星集团内部确实存在高达4.5万亿韩元(约合45亿美元)的秘密资金,但这笔资金并未用于行贿。
除了李健熙,检察官还对9名集团高管提出共谋指控。李健熙辞职当日,李在荣也宣布辞职,将离开三星电子公司首席客户管理官职位到海外“下放”锻炼。
三星集团几次被指控涉嫌腐败、背信等行为,症结都在于集团缺乏透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当李健熙鼓励运用前沿技术从事产品研发之时,三星集团内部运作却仍沿用老旧的管理方式,尚未完全脱离家族企业的影响。
三星集团下属各企业虽然实行股份制,但真正上市的公司并不多,集团往往通过各子公司之间交叉持股来保证整体利益,但由于结构复杂,运作效率低下,有时甚至出现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李健熙此次受到的质疑主要有三:1、是否亲自指示发行爱宝乐园可转换债券;2、有没有得到经营权继承过程相关的汇报?3、是否筹措秘密资金对政、官界行贿?这些质疑的核心却是:李健熙通过廉价发行爱宝乐园可转换债券的手法,将集团经营权移交给自己儿子李在容。
李健熙丑闻及离职的背后,让我们借机了解一下缠绕在三星神话和李健熙背后的几个巨大矛盾。
首先,商业化路径和“政商抱合”的矛盾。一直以来,三星都凭借其卓越的商业化表现而成为中国企业家们学习的对象。但是,李健熙神话的另一面,即这种“政商抱合”模式,也由于李健熙的低调和三星的不公开,而显得扑朔迷离。
其次,李健熙行贿和三星内部严苛的反腐败。在三星,反腐败是被当作一种企业文化,三星的“不正之风判断标准”明确表示,收取购物券、鞋券等,不分原因、不论金额大小一律视为现金受贿。但是,另外一方面,李健熙建立匿名账户筹集资金,以向政府官员行贿。
第三,韩国公众对三星的矛盾心理。很多韩国人认为有着59年历史,占国民经济比重约15%的三星集团权力过大,而且又常常滥用手中权力。还有不少韩国人认为三星欠了韩国社会一笔债,因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是政府帮助了这家企业。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三星实在太庞大太重要,以致于不能冒险将其破坏。
事实上,自三星爆发行贿诈欺丑闻以来,该集团旗下15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因为韩国企业涉及丑闻被视为是稀松平常,而且投资人认为此事件的结果基本上不会改变三星集团的架构或影响其日常营运。
不管如何,李健熙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他的背后,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郑梦九:一个专制的商业帝国
在韩国,郑梦九一贯在公司中推行的专制和对培育职业经理人的失败经常遭遇到批评。在集团内部,高层管理者的位置异常不稳定。在这里郑梦九的每个字都是金科玉律,营运方式完全是韩国特有的家族式管理。
郑梦九是已故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的儿子。2001年,前现代集团解体,郑梦九领导的现代汽车公司独立经营。此后,郑梦九兼并起亚汽车公司,并担任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会长。
作为韩国第二大企业、世界第六大汽车企业的掌权人,郑梦九被法院指控私设并侵吞1300多亿韩元(约1.37亿美元)的秘密资金,给现代汽车集团及其子公司造成4000多亿韩元(约4.2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行为违反了韩国《特种经济犯罪加重处罚法》,犯有侵吞罪和渎职罪。
在韩国国内,现代汽车备受尊崇——是韩国经济GDP的重要支撑以及就业的重要渠道。但这个家族企业一直与韩国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现代汽车与韩国数届政府均有瓜葛。卢泰愚政府曾经以税收调查打击现代汽车,而现代汽车创始人郑周永也曾大胆指责卢泰愚政府过分的政策。此后,金泳三政府也曾经指责郑周永竞选筹款活动非法。
但危机从来没有此次猛烈——现代汽车卷入了肮脏的黑金漩涡之中。现代汽车被指责为谋求更大利益,它在一系列商业活动中有行贿等不法行为。
自2006年3月24日“金宰录丑闻”以来,诸多政经高官被怀疑与此有染。伴随着新的官员和现代起亚人士卷入其中,这起丑闻,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月13日,现代汽车财务部门的副主管李军达(Lee Jung Dae)和调度部门的官员金生云(Kim Seung Nyun)同时被拘。这是事件爆发以来,首次涉及现代汽车的高管。事情的指向性渐渐明晰,严重程度不言而喻。
这时,现代起亚汽车下属的Wia公司,也成为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检察机构认为,这家子公司在债务处理上,存在违规行为。在2001至2002年间,前韩国发展银行副总裁Park Sang-bae把价值大约1000亿韩元的Wia的不良资产贷款以795亿韩元的价格卖给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然后国有的韩国发展银行用公共的资金进行了部分补偿。
在现代汽车并构起亚汽车的过程中,产生了大约2000亿韩元的债务,这些债务主要由破产的起亚子公司带来。为减轻负担,现代动用了大约20亿韩元贿赂韩国发展银行的官员和金融监管部门。之后,国家发展银行用200亿韩元的公共基金弥补现代汽车的部分坏账。
韩国检察机构的官员蔡东旭称:“建立公共资金体系的目的是拯救亏损企业,但是首次查出了恶意利用该体系的事实。”
按照郑梦九的设置,在公司的所有权为其所有后,可以保证决策和运营能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进行,减少公司其他股东的分歧意见;在资金和投资决策方面,可以保持完整的郑氏风格。但在黑金事件发生后,郑氏的管理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反对他的力量逐渐增强,导致公司各方面矛盾的全面爆发。
2003年2月25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就职典礼上表示,他会加强对韩国经济结构的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便是针对韩国的财阀制度。他希望“完成对韩国财阀集团和金融市场的整顿,恢复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以彻底扭转韩国经济近几年的颓势”。
在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卢武铉政府加强了对财阀企业的出资限制,减弱他们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为诸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扩展空间,争取使韩国经济朝着组成成分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以便能建立“先进经济系统”。那么对现代汽车集团的调整,成为必然。
金宇中:韩国经济飞跃的缩影
在韩国企业界中大宇集团的创始人可谓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善于在逆境中创造奇迹,在否定中创造肯定,被称为韩国最有活力的企业家之一,又被誉为韩国“经济飞跃的缩影”。
2006年5月30日下午2点左右,韩国首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今年69岁的前韩国大宇集团会长金宇中做出一审判决,以财务欺诈和向国外转移公款等罪名,判处他10年监禁,并要求他追缴21.4484万亿韩元(约220亿美元)的罚款。
到上世纪90年代,大宇成为仅次于三星和现代的第三大韩国企业集团,业务遍布世界110个国家,雇员达到32万人。大宇集团旗下的企业大多是接收别人经营过的企业。金宇中认为,在起初经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与其建新厂,不如接收亏损企业,这样可以缩短建厂时间,减少精力消耗,通过合理经营,很快就能使企业转亏为盈,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此,他从20世纪70年代起接连接管他人企业,并连获成功,被人们称为能使企业绝处逢生的高手。进入80年代后,金宇中的“接收”步子走得更快,如接收雪岳开发后插足旅游业;买下大韩电子集团的电子家电公司后,便跃身而为韩国家电行业三巨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