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娃欲圆现代企业梦想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富豪中,福建富豪是个低调而神秘的群体,而莆田富豪更是由于大部分存在家族经商传统,成为福建企业家中的佼佼者。现任福建商会名誉会长的京奥港集团董事长王子华,正是莆田走出的民营富豪中典型一员。
从家族的海产品及木材生意起步升级至钢材流通领域,并从福建省内发展到北京,进而扩展到全国市场,王子华已经成功地把家族生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40亿的民营企业。
传统氛围造就商业头脑
1962年,王子华出生于福建莆田市忠门镇。王子华从小就受到莆田浓厚的经商熏陶。
“莆田地区世世代代都有经商的传统,这还要从历史上讲起。”王子华称,在改革开放前,莆田是福建第一大人口县,拥有超过300万人口。由于处于丘陵地带,人多地少难以发展农业,莆田人祖祖辈辈多以经商为生。
在莆田辖区内,王子华祖籍所在的忠门镇更是经商的核心区,依靠莆田靠海的便利,王子华的家族从爷爷辈、父亲辈开始,就经营海产品生意,并逐渐从莆田地区扩展到福建省内。
“从14岁开始,我就跟随父亲和哥哥在福建省内跑生意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家庭就已经达到了万元户的水平,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万元户在国内是非常少的。”王子华说。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王子华的家族生意也逐渐从传统的海产品过渡到兼营木材生意,政府也逐步放松对个体经营业者的政策限制。这时候,走出福建开拓更大市场的想法,开始出现在少年时代王子华的脑海中。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家族的生活过得更好,而走出福建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机会。”王子华对记者表示。
带500元开启北漂生涯
1982年,刚刚20岁的王子华已经有了6年的经商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经商能力。同时,由于福建市场较小,加上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的想法,王子华家族决定让其兄弟三人到北京开拓家族生意。
就这样,王子华和哥哥王子龙、弟弟王子林,带着500元人民币来到了北京,三兄弟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开始了“北漂”生涯。王子华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可能是最早的北漂一族。”
到北京创业,王子华兄弟三人决定从熟悉的木材生意开始。当时相比南方已经放开的木材加工,北京的市场还没有放开。王子华兄弟就从最简单的木制花盆、种菜的木制大棚架子、木坯开始。
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局面,王子华在北京大屯租了一所生产队的房子,白天寻找买家联系业务,晚上自己加工生产。
初到北京,王子华充分体会到了异乡创业的艰难。“为了打开市场,加上大屯离市区较远,我跑业务累了中午就在马路边上睡觉,有时候条件好就睡公园,这些我们三兄弟都做过。”王子华回忆说。
一次,王子华听说有个军队大院需要木制花盆,但进入军队大院需要通行证,王子华进不去。不愿意放弃这笔潜在的业务,他决定爬墙进入军队大院。“当时自己年轻,什么都不怕,我想我也不是小偷,爬墙就爬墙吧。”不过,王子华被门卫抓住了,费了半天口舌,门卫才被王子华的精神所感动,没有追究他“闯入禁区”的行为。
由于持续的打拼,加上北京这一市场还处于空白阶段,几乎没有竞争者,王子华第一年就取得了成功。仅仅依靠小小的木材简单加工,从1982年到1984年,每年都能赚到超过1.2万元净利润,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当年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就算在北京,我们兄弟三个也算小小的成功人士了。”王子华笑称。
出让股份激励员工
从1982年到1994年,经历了12年的打拼,王子华做成了一笔净利润100万元的生意,成功赚到“第一桶金”;到2008年,在北京奋斗26载,王子华的京奥港集团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占据华北钢材流通市场接近20%的民营企业巨头。
尽管26年积累的财富来之不易,但王子华却并没有部分民营企业家身上的小家子气。2008年开始,王子华开始推行自己筹划已久的计划,通过出让自己在京奥港内部的股份,让高管和员工也成为京奥港的所有者,而其出让股份的比例也堪称慷慨。
目前,王子华持有的京奥港集团股份大约为80%,根据他的规划,未来其在京奥港的持股比例将下降到仅占有比50%略高的控股水平,而出让的约30%京奥港股份,均将用于奖励高管、员工及引进人才。
据王子华透露,目前京奥港的高管已经有十余人获得了其出让的股份,具体的做法是以1:1赠与的方式,即以固定的价格吸引高管和员工对公司增资扩股,高管出资购买一份公司股份,王子华就赠与同样比例的股份,使其获得双份京奥港股权。
“未来,这种模式还将扩展到京奥港所有的子公司,并把奖励的范围从高管增加到普通员工。”王子华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京奥港会完成第一个子公司股权激励的试点。
对于赠送的股份会使自己的财富减少多少,王子华坦言并不介意。“企业所有者不能这么算账,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可以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企业利润成倍增加,老板的财富只会增加更多。”王子华对记者说。
完善人才欲入民营百强
实际上,除了进行股权激励,吸引更多人才加盟外,在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方面,王子华也力图走在前端。
“很多人认为,钢材流通这种传统行业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王子华说,由于少年经商,王子华的学历只是高中毕业,但要打造现代企业的梦想,促使他带头在企业内部进行学习。
1999年,王子华报考了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的MBA班学习,经过两年的学习获得了MBA学位。“光有实践经验是不足以适应现代企业需求,我们这批企业家80年代初创业,一般实践经验比较强,但理论很薄弱,通过理论的丰富,还可以拓宽眼界,适应多元化的需求。”王子华说。
王子华介绍,在京奥港的500多名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已经占80%,而硕士的比例也超过了20%。王子华称,目前京奥港每年都会拿出几十万元,用于人才的培训工作,并计划逐步扩大其人才培训经费。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王子华的京奥港集团已经从单纯的建材市场,成功扩展到包括建材、房地产、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混业经营。
“实际上,从收入方面看,京奥港已经具备了进入民营企业百强的实力,通过吸引人才、增加人员素质、逐步扩大多元化,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使经营收入达到50%以上的增长,实现年经营收入超过60亿元。”王子华向记者描述了其对京奥港未来的蓝图。
鼓励子女独立创业
实际上,在温州、莆田等民营企业的热土中,民营企业家的接班问题一直被外界关注,白手起家的王子华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对此王子华并不避讳。
王子华的儿子今年14岁,在北京的一所中学上高一。对于在北京生北京长的儿子,王子华明确表示,并未打算让儿子一开始就接班。
“我计划让他在国内念完大学后赴国外深造,自己找工作,从基层做起,至少要打工5年。”
王子华对记者坦言,对于中国目前“80后”、“90后”普遍表现出的自立能力差、不具备吃苦精神的问题,大部分在于家庭处于顺境,没有曲折的经历造成。
“一开始就让下一代接班,只能助长孩子的优越感。”王子华表示,为了让下一代体会创业的艰辛,他表示并不排除让孩子自己创业的可能。
“我给他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创业都可以,但是一定是完全自主创业。”王子华对记者说,只有让下一代有过创业的经历,他才能知道创业的艰辛。
“创业容易守业难,中国老话的富不及三代就是由于缺乏了第一代的创业精神。孩子具备了这个特点,我才能够放心把京奥港交给他和职业经理人,打造真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百年老店。”王子华想得很清楚。
-京华人财榜问卷
1.您认为您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经济头脑。
2.您小时候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成就一番事业。
3.您认为哪种人在经济上一定能成功?
有一定前瞻性的,光知道拼不行,要把眼光放长远。
4.您最欣赏什么样挣钱的方式?
稳扎稳打做实业。
5.您最欣赏什么样的员工?
能把自己当老板的员工,抱着我是一个打工的态度肯定干不好。
6.您会开除什么样的人?
手脚不太干净,道德有问题的。
7.您最愿意把金钱用来做什么?
教育和慈善。
8.您的个人财产有多少?
资产没多少,大部分都是公司的。
9.您觉得有多少财富对一个人算足够?
四五千万就差不多。
10.您一年花多少钱?
我自己花不了多少,十万到二十万之间,主要是旅游和健身。
11.您希望给后代留下些什么?
知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2.您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10到12个小时。
13.您会在什么时候退休?
60岁后,60岁之前除了身体原因之外没考虑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