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读品牌的价值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 17:50  21世纪商业评论

  文/柴文静

  品牌可以是一种改变产业格局的力量。

  瑞士钟表业的复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凭借着这个“烧不掉”的资产,许多传统钟表品牌从濒临破产的边缘,回到了品牌中兴的路上。

  只有理解品牌本身——它的维度及构成,才能明白瑞士钟表业如何运用品牌的力量,演出了一部“出埃及记”,打败来自低端破坏的竞争对手,重新成为产业的王者。

  品牌启示录

  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曾毫不夸张地说“品牌就是一切”。但是,有多少企业能真正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并懂得实现这些价值?

  在大规模制造习惯下形成的价值观,很多公司更容易受现实的利润驱使,要么不惜砸下重金做广告来打造品牌,要么是在营销投入上的精打细算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在“务实地”做品牌。实际上“做品牌不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之外的行为”,而是“从一开始就是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参见本刊2007年12月封面专题《品牌是如何“做”出来的?》)。做品牌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必须面对的一个命运。在《四维品牌》一书中,作者托马斯.盖德提醒到,忽略品牌这项高价值的无形资产简直就是一个“罪过”。

  欧洲坚持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一做法让品牌估值诞生在欧洲而不是美国,也许正是因为对品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在欧洲诞生了更多令人耳熟能详的伟大品牌,如宜家、维珍、诺基亚等等。欧洲的公司更善于用品牌来赢得竞争,正如维珍公司董事长理查德.布兰森所说,“品牌是改变整个产业版图最强有力的武器”。

  尼古拉.海耶克也深谙此道。作为斯沃琪集团的创始人,海耶克是欧洲的一个“异数”。上个世纪70年代瑞士钟表业一片萧条之际,正是他洞彻天机,看穿了瑞士手表与日本手表最大的差异是在于“我们有历史”,历史是他们重建品牌的基石,唯有品牌才能让他们赢得未来。

  尽管现在看来理所当然,但当初能够具有这样的洞察和见识,不但要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更需要创新力和想象力去实现。海耶克敢于打破许多被资本主义奉为圭臬的“商业智慧”,以独特的管理哲学和战略思维,塑造了一种新的商业典范。

  大多数人在分析瑞士钟表业上个世纪70年代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时,都将其归结为价格和技术。但在海耶克看来,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出在战略、机制和管理上。尽管石英表是瑞士发明的,但由于瑞士制表企业的傲慢与偏见,让日本和香港的竞争对手抢占了先机。

  当时,世界上每年大约要出售5亿只手表,瑞士手表在低端的市场份额是零,在中间部分大约占据3%;而在高端份额是97%。面对来自日本的竞争,瑞士钟表的第一反应就是撤退,在他们看来,日本和香港的公司制造的手表不值一文,这些公司最终是一定会放弃的,而即使瑞士钟表如果进入那个领域后,也将无利可图。就这样,在瑞士手表退却后,日本制表业已经升级到了中端市场,然后,又有公司准备开始撤退了。而海耶克却看到了其中的危机,如果一让再让,最终瑞士手表将无法立足。他决定再也不再让步,认定必须有一个广泛的市场基础,需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里,都有一个强势的、利润丰厚的、成长的全球品牌。这也不但意味着他们需要打破常规,在最不熟悉的低端市场里创造一个品牌(这就诞生了后来的斯沃琪),也意味着必须让天梭重新焕发活力,因为这是他们在中端市场里唯一具有的全球品牌,这是与日本竞争对手进行直接对抗的地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