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管理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四川省自贡市同时迈开了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步伐
2007年6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成都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引起广泛关注,相比而言,四川省在仅仅一个月后确立三个相关试点市,却不太为外界所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普通地级市的试点或许更具代表性。
三个试点中,德阳和广元因汶川大地震受震创而远离正常状态,因此只有自贡一市仍在“孤军奋战”。 不同于重庆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和成都的大城市带小农村,即“大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模式,自贡是典型的“小城市”带小农村,即“小马拉小车”。
小马如何拉小车,“螺丝壳里”如何“做道场”,整体发展水平尚欠发达又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自贡如何在其间先行破题以起到借鉴作用,带着这些“棘手”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共自贡市书记王海林。
王海林曾在成都军区、四川省政府从事企业、经贸方面的负责工作,被称为专家型官员。在饭桌和随后的正式访谈中,他从城乡统筹一路谈到产业转移,思路清晰,信心十足,又不回避困难。
机遇与困难
《新华商》:自贡的试点与重庆、成都有什么不一样?
王海林: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大马拉大车”,成都是大城市带小农村,“大马拉小车”,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是小马拉小车,因此做法也就不一样,重庆“划农民”(为市民),由于城乡差距较大,主要思路是通过移民和农民工进城推动“一圈两翼”发展;成都“划农村”(为城市),它经济较发达,主要思路是通过“三个集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而我们则是通过“圈层梯次推进和双向互动”路径,打造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城乡联动发展“动车组”。
《新华商》:自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怎么样?
王海林:自贡是老工业城市、川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丘陵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较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开发历史早、农业基础好、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等特征。
发展难点有这些:国民经济总量偏小,公共财政能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偏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进行滞后,以城带乡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工促农动力不足;小马拉车负重前行,创新模式任务艰巨等。
自贡统筹城乡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老工业城市有待复兴崛起,粗放的增长方式急需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下岗人员再就业亟待解决,“三农”问题还需要深入探索,农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矛盾急需解决。制约发展的因素还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建设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尚未突破。可以说,统筹城乡改革是自贡市面临的一次最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场最大的执政考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