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界人才流向转向多极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16: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4日电 香港《文汇报》7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近年来,特别是美国进攻伊拉克以来,美国财政主要放在军事方面,对大学和研究机关的支持大幅减少,使其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而欧、亚、澳等国家对人才渴求和争取,使世界的人才流向不再单单面对美国,而变成多极化。

  文章摘录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几乎全数接管了德国和日本的一流科学家。二战后,美国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吸引了大批来自全球、特别是贫穷国家的优秀科技人才。苏联解体后,美国再一次发了“人才大财”,吸收了大量怀才不遇的、顶尖儿的,包括太空、医学、核技术等前沿学科的优秀前苏联专家。几次良机,美国获得实现科技创新的最重要人才群,让美国的科学技术遥遥领先全球,继而使其经济得以较长期间的持续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特别是美国进攻伊拉克以来,财政主要放在军事方面,对大学和研究机关的支持大幅减少,使其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而欧、亚、澳等国家对人才渴求和争取,使世界的人才流向不再单单面对美国,而变成多极化。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生成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世界人才流向已经改变几十年来只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的格局。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多年来的人才交流“顺差”已经松动,使长期“稳居”在发达国家的人才也开始向贫穷国家流动。据德国政府公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已经有几十万人才流出德国,转向南非和西班牙等地区。法国等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才也不再留恋欧洲,而转向其它地方。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吸收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比例已经大幅下降,澳洲、欧洲和亚洲等许多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已经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者。

  由于美国当前负债将近10万亿美元,伊拉克战争又结束无期,财政预算的赤字越来越大。布什总统竞选时对全民作出的医疗改革承诺无法兑现,美国今年没有医疗保险、或者医疗保险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公民将超过7000万人。为了节省支出,联邦政府只好大幅减少包括吸引和资助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各项开支,减少拨给大学的科研支持金,使大批接受政府资助的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有关研究项目“减磅”或者停止。该政策也使美国政府对本土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资助人数及资助金额大幅下降。美国政府该项节省开支的策略,当然使部分原来打算到美国做研究或者留学的优秀学者和学生转到其它国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