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杨
“未来5到10年内,我们将加速。”
在华登(Walden)位于北京华润大厦的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其创始人陈立武说,尽管目前仍然无法判断投资节奏会有怎样的调整,但所看的项目数量已经大大增加了。“看得多,理论上自然也会投得多。”
他坦言过去一段时间内,华登在中国发展不够快。这家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VC机构,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创投机构之一,“当时只有我们、IDGVC、汉鼎亚太以及联想等几家”。在其20多年的历史中,投资了超过300家企业,其中有超过80家通过IPO市场退出。
其1994年筹集的中国投资基金,是为数不多的几只赚钱基金之一。这只基金早期投资的科龙电器、小天鹅等都为其带来了300%左右的回报率;1997年华登投资半导体公司新涛,4年后这家公司卖给了美国通讯产品集成电路供应商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nc(IDT),这个中国首个跨境收购项目为华登带来了6倍以上的回报率。而同年投资的新浪科技,则是华登在中国的成名之作。
据悉,华登将在下周举行进入中国15周年庆典。届时,包括新浪等在内的10几家被投资的公司将悉数到场庆贺。
解决团队难题
无疑,陈立武很看重李文飈(Bill Li)的加入。
后者于今年6月加入华登,成为其负责中国业务合伙人。同时华登还把其上海办公室副总裁王一敏以及北京办公室副总裁黄庆晋升为董事总经理。
自此华登完成了在中国的人事配备,“我负责中国和美国跨境事务,江善颂专注大陆和台湾两岸的跨境投资机会”,本土团队则深耕当地市场。
陈立武认为,此前华登发展受制于团队建设。
在茅道临离开华登去了新浪之后,华登始终苦于找不到执掌中国业务的合适人选,那种“能陪企业走8年10年”又熟知本土市场的人,华登在新加坡、印度启用的都是当地人。而最初把江善颂从台湾调到大陆地区,“也是为了弥补这种空缺”。
“当了解到Bill打算离开Google时,我们就邀请他加入我们。”陈立武说。其和李文飈相熟已久。李帮助Google建立了整个无线部门,而在Google之前他创办了3家公司,“是软件方面的专家”。而半导体、软件以及清洁技术在长期都将会是华登投资的三大主题。
然而,李文飈加入的意义还远不在此。“我们自己做过公司,并非纯粹的财务投资人”,李文飈说,他明白公司的初创期是什么概念,知道创业者将会经历怎样的心理过程。“这样相对容易得到企业方的尊重和认可。”
这类“分享者”是华登极力想延揽的。最近加入其印度办公室的一位董事总经理,其创办的First Source公司是印度最大的BPU公司。华登美国办公室专注软件领域的合伙人Mary Coleman也做过3、4个公司;2002年只身摸索大陆市场的江善颂,在1999年也尝试了一把“创业”,拷贝美国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UNET创办了AUNET;华登北京办公室的投资总监徐铮此前则是IT168的C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