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80后的生存恐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 15:38 《经理人》

  为什么外界总是怀疑我们不行?

  - 文 / 黎冲森

  “但我不是圈养的,我属于从圈里跑出来的。我从小想法就比较独立。我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人,除非明天要枪毙了。但从长期来看,要把公司做大做强就有压力。”生于1983年的非常在线CEO赵宁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把大家当员工来看,而是当合作伙伴看。我比较佩服牛根生,希望能带领中高层共同致富。不过,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了,做成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

  那么,80后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对企业的恐惧与渴求在哪里?

  80后创业者的无奈

  互联网的兴起与数字技术的运用,改变了80后一代的事业命运,也改变了其事业发展模式和生存方式:不需要采用人海战术和广建工厂 ,可以以较低成本和较短的时间周期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但作为80后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在外界毁誉参半的评价中遭遇成长的恐惑与烦恼。

  ● 管理让我头大

  生于1984年的彭海涛是80后的创业典范之一。曾因沉迷于游戏而被父亲批评过“这孩子没救了”。2003年9月,彭海涛在做房地产生意的父亲的支持下创立成都锦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开发出原创3D大型网络游戏“传说”,并被游戏代理商以2000万元买断总经销权。2007年7月,盛大网络用上亿元的现金收购锦天公司。彭海涛也成了亿万富豪。其实,锦天公司出卖前每月营业额就近1000万元,年收入超过1亿元。为此,彭海涛还与父亲发生争执,因为其父嫌他贱卖。坦言心理年龄早超过30岁的彭海涛为什么还要把公司卖掉呢?

  “因为公司的运营管理最让我头疼!”他想卸下自己还不擅长的管理担子,只是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游戏研发。无独有偶,1981年出生的泡泡网CEO李想,1999年创业,但在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中他也遭遇管理困扰。

  80后目前经验不足,更多是进行本能管理。从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易才集团总裁李浩说:“80后气势逼人,但他们的管理能力常遭质疑。多数创业者都要经历从创业到管理的转型。”

  ● 挫折中是否继续?

  1981年出生的翟羽,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工作很早,1999年逃课到温州工作了7个月。后退学到了惠普,成为惠普中国区的最小员工,两年后的2003年离开惠普到澳大利亚求学。2005年回国后开始创业,但手机电视平台项目由于融资没成功而失败,P2P点播系统项目由于知识产权被政府强行收回而失败。

  2007年夏天,19岁的大二女生陈休学经营起一个总投入4000万元的商业地产项目,准备打造中国第一个校园文化会所。但现在,她的经营已陷入尴尬境地:2007年11月到2008年2月投入了租金达40多万元,而亏损近20万元,现在每月还面临几万元的资金缺口。“我当时想在我生日那天就能整体开张,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根本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