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点评:
突出销售便利性
●北大纵横资深项目经理 谢凡
2006年,多层级计酬方式被取消后,安利一度引以为傲的中国市场销售额下降了近40%。到2006年年底安利直销员的流失率已达到50%,2007年也处于一种增长缓慢的状态。
从直销这种渠道模式本身讲,其之所以在国外能运行多年,并且一直情况良好,因为80%的人对直销的认识就是一种‘更便利’的消费,可以节省店面租赁等很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价格,并不是把参与其中看作是找到了发财致富的机会。安利取消多层级计酬,直销员应只凭自身的销售提成,直销也应该是普通的一份工作而已,如果想获得更多财富,一定是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这才是直销的根本。2008年以来,安利的直销渠道建设加大了销售培训,加强了渠道的“规范化的彻底性”和“人员的职业性”,销售开始恢复性增长。
行业隐忧
囤货低价销售难以破解
根据《直销管理条例》对奖金体系的调整,安利的终端配送大部分由直销员自己完成。于是市场上经常会有一些低价销售的安利产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折扣。一家以5.9折销售安利纽崔莱产品的网站上有文表示,安利的大部分钻石级直销员都在做低价销售,公司对这种低价打折的行为打击不是很有力,这些直销员就是靠囤货达到一定的销售积分,从而获取公司奖励折扣与卖出折扣的差价。很多初级的直销员都被上一级的直销员囤进1万到4万元左右的安利产品,囤进之后再卖出。而这些初级直销员为了快速积分,也不得不低价出售。
安利中国陷入“低价”漩涡还在于其产品国内外价格的不均衡。安利的产品在美国的售价远低于其在中国的价格。比如品质相近的一款安利眼霜,在国内售价是264元,而在美国当地销售仅为20美元。国内销售商开始开通国外进货国内销售的渠道。
低价对于安利中国来说,不仅是对其销售额、市场形象和秩序的攻击,更重要的是非常有可能因此进入一种直销员之间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市场很可能处于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