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比赛,什么意思?

2014年12月19日 00:44  21世纪商业评论 微博 收藏本文     
杀死比赛,什么意思?

  “太可惜了,这球要进,就能杀死比赛了……”对面的魏老师有些恶狠狠地说道。他那么斯文淡定,口气里却还带有些凶残的意思。

  我对着魏翊东跐牙一乐。“杀死比赛”,这都什么词儿啊。明白了,kill the match,英文描述汉化后的中文表达,我们说话怎么都这样了。

  我根本没资格调笑老搭档,因为上一周在北京台转播英超,北京台总编室已经对我发来警告,有观众朋友电话打去,指责我说球评述过程中,英文说得太多。

  这警告让我很有些没面子。不过我很快还是想了起来,之前有过一场利物浦的主场比赛——每次在安菲尔德球场开场前,全场观众都会合着音乐一起高唱“你永远不会独行”,雄浑悲壮,有易水送别之古风。每次我都会建议搭档停止讲述,尽可能多听一听现场的歌声。那次转播利物浦比赛时,我应该是很贱地说了句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好多年前,我在香港短暂工作过,最烦的就是那些洋行写字楼里,一句话三个词里,必然要跐出一个英文单词的香港同胞。学好普通话,对他们的难度不在技能,而是心态。同样说广州白话,不少人也会尽量区隔开自己和大陆人的距离。说话举止,是心理活动的反映,中文里夹上英文,殖民地文化融合遗留,久而久之,又会让被殖民者形成心理优越感。

  扭曲的心理优越感。

  有一天我恣意犯贱,见港人就说英文——老子不是不能说,估计比你们大多数说得还好,如何?却也没有惊起蛙声一片,只是对方看我的眼光,不再全都斜视。

  哪怕不斜视,我心里依旧在斜视着对方。斜视久了,就成了斜眼。鄙夷别人的不是,自己也成了别人。由隔膜到猜疑,口音上的差异是小事,心理上千山万水的阻隔要消除,比占领或者解放中环难得多。

  然而中英文夹用,未必完全是在装逼。真正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汉语也有穷时。像搭档的“杀死比赛”,令我一乐之余,开始琢磨汉语如何表达才不至于用英文犯贱。Kill the match,“两球领先,让比赛结束悬念”、“确立起绝对优势”、“稳操胜券”……想来想去,意思都是大致意思,却也总有些遗憾。Kill the match,三个单词组合,言简意赅,表达得很好。至少和法语英语相比,汉语的严谨和逻辑性并不周密,这支笔“掉到地上”和“掉到地下”,汉语无差异,但有着上下不分的嫌疑。

  只是我们不能在公共传播时,混杂着表达。

  随着信息广泛传播,尤其在互联网语境下,不同语言之间袭扰和融通,让我们说的话越来越“不像话”。“意大利人”、“法国人”这种表达,恐怕也有装逼嫌疑。以前读国际体育报道,“巴乔闪身过掉两个捷克后卫……”一段长描述中,老是“巴乔”,词汇重叠,中间冒出一句“……意大利人的轻灵飘逸,令人叫绝……”,整段表达,一下子因为“意大利人”而升级了。

  当然,也会有人说,这作者又开始装逼了。装与不装,格调高低,都不是什么大事,即便被人骂着犯贱装逼,也不是什么大事,自己觉得表达淋漓畅达,岂不快哉?可是在公共媒体平台上述评,不管你有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些原则还是需要恪守,倘若公众对你的表达不满,那肯定是你有问题,尤其电话都打进来了,必须低头认罪。

  再撑着面子,便是真正在装逼了。你逼格高?你就是被kill掉的那场match。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呼格吉勒图重审获判无罪
  • 体育哈登41+10火箭胜 火箭换隆多或德拉?
  • 娱乐吴奇隆刘诗诗拆CP走红毯 陈赫要逆袭
  • 财经国内成品油价每升6.6元成本仅3.4元
  • 科技联通第2位高管被查:电商部总经理被免
  • 博客呼格母亲讲述9年上访辛酸(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舍弃大学瞒家人打工养家 7年后重上
  • 水皮:美用移民偷人 中国用股市偷钱
  • 慕容小散:徐翔来了 巴菲特走了?
  • 冉学东:卢布暴跌对人民币战略启示
  • 洪榕:呼吁重新认识A股的一封公开信
  • 易宪容:人民币将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
  • 水皮:谁导演了油价的“黑天鹅”
  • 沈凌:货币互换中国人真吃亏了吗
  • 齐俊杰:国际油价是美国最有力的武器
  • 肖磊:卢布贬值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
  • 罗毅:2015年是券商股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