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线上品牌的活法 世界是真正平等(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 15:21  《中外管理》

  “现在我们有时候还会互换赠品,互换老客户。甚至我们还尝试过走出线下,一起在上海万科小区门口摆展台,发试用品,告诉大家到网上去尝试。”余启明说。这种不同于线下品牌之间的竞合营销,效果显著。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这种联合出击很有些类似于品牌信誉的互相联保。“比如:她信任植物语,在我们家看到别的品牌,也会信任,就像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余启明比喻说。对他而言,如何和大家携手将线下的消费者动员到线上来,远比他和线上同行之间的竞争更重要。

  不断延伸的触角

  不过,对余启明的观点,齐彤和傅小攀一定不苟同。也许是因为品类不同的原因,已走过三年网路的可可芭蕾,至今仍在饱受价格战和被模仿的困扰。“我有时候都气得拍桌子!”提起这个,傅小攀很激动。文案能直接抄你90%,标点符号都不带改的。图片更甚,可可芭蕾的产品照片,在淘宝上有上百家在用。线下品牌之间常有的恶性竞争问题,在线上有增无减。

  一直强调自己不是商人的齐彤其实已经在妥协,他将自己做百年老店的愿望做了调整,希望未来在坚守可可芭蕾的同时,还能注入新的更年轻化的品牌,就用来只管跟着潮流走,见招儿拆招儿。而余启明,则开始一反常态地喜欢和传统渠道的管理者聊天了,这可是曾经被他嘲笑“落后了”的群体。“刚上网时感觉是新天地,完全颠覆了品牌营销概念,但走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核心的规律其实一样,还是要反过头来补线下应该做的功课。”他深有感触地说。他已经在注意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还鼓捣出一份名为“植物语录”的小报纸,不过和几乎所有线上品牌一样,人才,仍是他的最大瓶颈。企业发展速度有多快先不必说,仅仅是要跟上网络本身的增容,就够他们追得气喘吁吁。

  不过,在久经互联网沙场的黄若看来,对依托于网络平台的草根品牌来说,这些难点都还只是其次。“最大的瓶颈在于他们绝大多数仍在依附淘宝生存,没有独立性。”他说。

  的确是,无论植物语还是可可芭蕾,直到今天,在线上的主阵地都还只有一个,那就是淘宝。虽然在触网早期,可可芭蕾还曾在易趣、拍拍、友阿等网站开了网店,但基本没什么销量。但是,淘宝毕竟只是一个交易平台,有自己的局限性,就拿照片来说,千篇一律是白背景,就让齐彤很有些抓狂。“造成没有差异化,你的个性和品位都没办法去表达”。

  他们其实已经在尝试多触角出击了。可可芭蕾和植物语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线下店,虽然比例极低,但绝不放弃。此外植物语的电视购物和邮购渠道也不可小觑,在淘宝上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他们已经将网上渠道拓展到麦网等其他B2C平台,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管理

  责任编辑:李源

  从产品品牌到渠道品牌

  似乎成了一条线上品牌发展的

  必由之路

  而线上渠道又自有

  它的规则和风险

  渠道品牌秘籍就是没有秘籍

  文?/?本刊记者?李?源

  走出淘宝,几乎所有希望做大的“淘品牌”都在这么琢磨。然而脱离平台的风险是明摆着的,谁知道现在的客户是认准了淘宝,还是认准了自己的品牌?况且独立门户之后,新客户的获取成本将大大提高。

  解决这两个问题,恐怕只有一个办法——砸钱做推广,就像“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在2007年做得那样。除了每个月拿出几十万元买下淘宝的P2P广告位,他还尝试了几乎所有互联网的推广投放。一段时间,互联网上似乎到处都能看到“麦包包”的身影。“麦包包”——卖包包,一个代名词式的品牌从2006年在淘宝上注册,2009年的销售额已近5亿。江湖立万,仅用了三年时间。

  线下经营的失败,让麦包包的线上成功之路更具代表性。事实上,在2006年,做了多年箱包OEM的叶海峰决定创建自己的品牌时,并非只选择了线上开店。在淘宝注册C(C2C)店的同时,叶海峰还在线下开了60多家实体店。可几个月过后,叶海峰发现实体店的销售额几乎为零。“实体店已经全部关闭了,暂时也不考虑再经营地面店。”叶海峰对《中外管理》说,“我们会专注于线上的销售和品牌建设。”

  当然,在2007年大力推广的同时,叶海峰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建立自己的独立网站。一方面是因为风险投资更青睐一个独立的线上商城;另一方面,这也是叶海峰下一步棋的开始:成为渠道品牌商。

  同样走了三年之路的,是从诞生之日起就打定主意做渠道的“好乐买”,2007年作为惟一一家运动鞋专卖B2C商城在北京上线。相似的是,在2009年10月完成了第一轮融资之后,好乐买也进入了砸钱做推广的阶段,这甚至使得原先盈利的商城,现今只能做到营收平衡。“B2C做到一定规模,推广一般都会是最大的成本。”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张艳平对《中外管理》说。

  好乐买的创始人李树斌也不讳言推广带来的成本重负,不过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必然阶段。在9月份顺利完成第二轮融资之后,李树斌的计划是两年内盈利并在未来创建“好乐买”牌的鞋子。看起来这好像跟麦包包走了一条正好相反的道路,不过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宽而深的渠道

  2010年初,一场名为“麦?尚”的麦包包春夏新品发布会在嘉兴举行。如果不是T台背景上的“麦包包”三个字,恐怕没人会想到这样一场时尚走秀,竟然来自一家网上箱包品牌。“我们觉得麦包包能做新品发布会意义很大,一来展示线上品牌的实力,另外也能将这股线上时尚,带到线下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叶海峰说。在叶看来,发布会的目的是培育和推广麦包包品牌,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渠道和影响力。

  时尚,是叶海峰谈及产品时最常提到的词儿,而他对网上图片的精美和文案的设计也到了苛刻的地步。不仅仅是麦包包,这恐怕也是线上品牌最具特色的一点——当我们走进好乐买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新办公室时,迎面看到的是忙着换鞋的模特和摆弄相机的专业摄影师,摄影棚占据了办公场所最宽敞的一隅。“我们只拍鞋,不要脸。”李树斌开玩笑道。即便是代理知名大品牌,好乐买也要为每款鞋重新拍图。图片也是竞争力之一,不是有句话嘛——“线上商城卖的就是图片”。

  当然,只靠图片好看是不可能把生意做大的。打开麦包包网站,这里竟然有将近40个品牌,它们中既有麦包包自己旗下的品牌,也有它代理的国际品牌。这么多个品牌扎堆,难道不怕打架吗?叶海峰对此毫不担心。“如果按照传统的品牌渠道建设,十几个品牌根本不可能同时起步经营,渠道品牌难以实现。”他说,“但网络可以将它变为现实。在网上所有的品牌都统筹在‘麦包包’这一个大品牌之下。‘麦包包’的知名度可以带活旗下的众多子品牌。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客户群体,彼此可以形成一种互补的良好关系。”

  多品牌并存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好乐买上。现在,在好乐买上出售的品牌多达30个。“没有哪个地面的商城能同时经营这么多品牌、这么多款式。”李树斌说,“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地面店能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好乐买的生意很大一部分来自二三线城市,在那些国际品牌很难触及的县城甚至乡村都有它的客户。对于好乐买来说,只要快递能到的地方,就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李树斌希望未来好乐买做得更深而非更宽。他的理想是:买鞋=买好乐买。叶海峰的目标更宏大却仍没有离开它的产品:让中国引领世界的箱包时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