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姆 瓦瑟斯托姆
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将当今中国的发展和19世纪美国经济崛起的情况作了对比,发现很多相似点。
中国是否正在史无前例地跃升为全球经济霸主?是的。马丁·杰克斯在他那本引发很多争议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自信地断言,这个刚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正遵循着自己的特色,沿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发展道路,顺利地在向世界第一迈进。但有些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中国经济发展持有怀疑观点的经济学家约翰·马丁和对冲基金老板约翰·恰努斯也很有把握地预测,中国经济泡沫的破灭将把中国拖入类似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的“失落的十年”的境地。持有类似观点的乔治·弗雷德曼在他的畅销书《未来百年》中,作了简洁有力的阐述。近期,你有时在机场的书店可以看到,《未来百年》和《当中国统治世界》会一起放在书架上,弗雷德曼认为,中国的状况只是类似“服用了兴奋剂的日本”。
然而,我们也明白对中国的各种大胆预测常常会很快落空。即是是现在的研究。我们把眼光转向将19世纪的美国和当代中国作一个对比研究。这会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可能会不太顺当,但会不断向好。这和一个半世纪前美国的情况很相似。我们研究发现,现在中国的情况与其说让人联想起1980年的日本,还不如说和1850年左右的美国情形更相似。
请别误解了我们的观点,我们没有认为中国会不断突破瓶颈一路发展。中国面临着各种惊人的挑战:从快速老龄化的劳动力、特有的腐败、到日益短缺的能源。但说到各种挑战,并不影响我们将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美国进行对比。因为,1850年左右的美国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当时的美国,如同目前的中国,占主导的农村和农业经济大规模地城市化和工业化。到1850年左右,美国也在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大量生产各种质优价廉的纺织品、钟、枪支和其他产品。英国将这一奇迹称为“美式制造业体系”,成为全世界羡嫉的对象。和目前中国似乎能无限量生产各种廉价产品从而引发各国的愤怒和羡慕的情况类似。
美国的一些评论员抱怨中国的成功是基于耍花招(如操纵人民币),可疑的商业做法和对版权的肆意妄为。他们的论调和当时英国人评论美国崛起时相似。那时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工厂也纷纷模仿英国兰开郡工厂最新的技术成就。连狄更斯也抱怨,他的小说在美国被盗版销售,他却分文未得。用马克·吐温说过的话,“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常常惊人地相似”。可能不是他老人家的原话。但这就是当时的写照。
那么怀疑论者所称的中国经济泡沫如何看待?在美国崛起的进程中,经历了许多次的房地产投机泡沫和破灭。每一次,经济总会恢复并再一次走热,也和现在中国的情况很相似。
那如何看待中国政治结构(名义社会主义)和经济结构(广泛资本主义)之间的基本冲突?在1850年,当时美国政治结构和当代中国迥异,但也不乏冲突。虽然美国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付出而感到骄傲,但当时奴隶制度在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妇女缺乏基本的权利,土著美国人大都被粗暴对待。如同在整个十九世纪,美国全力以赴解决这些矛盾一样,中国在未来数年也会解决目前的冲突。这需要对经济采取更严格的监管,而同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中国人现在在赚钱和花钱的问题上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但在政府如何治理上,仍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我们在本文做的类比还相当粗浅,但还是有其价值,为我们看待中国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通过和1850年左右的美国进行对比,我们至少走出了两个误区:
第一,中国的发展不是在历史上无迹可寻的。也不是走着和美国发展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道路;
第二,中国的经济繁荣必将很快终结,就像曾经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过的情况一样。
美国人需要打破这些思维框框。否则,我们很难把握这个太平洋彼岸年轻国家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61年)这个向世界经济顶端不断跳跃冲击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美国的焦虑很正常。想当年,年轻的美国不也让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坐立不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