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财经记者 刘艳涛
8月13日,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迎来86岁生日,除了官方媒体的祝福和盟国领导人的贺词,古巴政府没有为卡斯特罗生日举行大规模的民众庆祝活动。
在古巴国内,年青人对卡斯特罗的影像并不深远,对他的的生日也不热衷,只是知道他对所有古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年长者对“总司令”仍深怀尊敬,祝福卡斯特罗万寿无疆,以便继续为人类福祉而奋斗成为年长一代对其生日的祝福词。
虽然“退位”后菲德尔·卡斯特罗一直保持着低调,但并未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他1953年7月26日领导少数革命军在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打响了古巴革命的第一枪,建立新的古巴共和国外,其反对西方霸权的坚持也让人们感到振奋。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位80多岁的政治伟人背后资本是,其设立的发达的医疗事业。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和99.9%的识字率,古巴的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很多人更加想不到的是,被美国封锁了40多年的古巴,医学和医疗体系却都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成为卡斯特罗战斗的一件“利器”。
尤其是从8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古巴“医疗外交”更让这个岛国为世人瞩目。古巴的医疗水平据说高到了这样的程度:全美洲的平民们,都向往着前去这个隆胸、眼科、心脏搭桥等等手术水平世界最佳并且手术收费世界最低的加勒比海岛国接受这些手术治疗。古巴的医疗援助项目从时间跨度和空间分布都高于美国。
在古巴有这样一句流行的玩笑:过着穷人的日子,却像富人一样死亡。
封锁出来的先进
卡斯特罗著名的1953年“历史将赦免我”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国家是促成人民夭折的最大帮凶??某个孩子被绑架杀害会激起人们的深切同情,而这个社会却对每年导致成千上万孩子死亡的集体屠杀麻木不仁,他们因为医疗设施缺乏痛苦地死去。”古巴医疗外援的先驱格瓦拉也认为,社会主义的信仰之一就是向所有的公民提供医疗服务,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多年来,医疗是古巴最著名的成果之一。
但古巴的医疗历史却是一个难懂的注脚。1953年7月26日,以菲德尔·卡斯特罗为首的少数革命军在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打响了古巴革命的第一枪,6年后起义军进入哈瓦那,新古巴共和国成立。这也直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态度迅速升级。1961年4月17~21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1500名雇佣兵,试图入侵猪湾失败。此后,古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从资本主义阵营中剥离,成为拉美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让美国更为恼火。随后,美古断绝外交关系和经贸关联。1962年,美国3447号总统令进一步细化制裁措施,此后的1992年和1996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托里切利法修正案”和“赫尔姆斯-伯顿法”,强化封锁。之后的50余年,美国对古巴的制裁一直保持政策延续性。
美国对古巴的制裁首先实行禁运,古巴传统的医药和医疗设备供应来源被中断。面对这种困境,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府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9%以上的资金用于生产医疗设备、器械和药品。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努力培养医护人员,使全国人均医生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而为了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1960年向发生地震的智利派遣了医疗小组开始,古巴的医疗探索就未停止过。在医药高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尤其是在器官移植和疑难病症的手术治疗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除了技术的研发,古巴的医疗制度也在这种环境中设立,其把资源主要投入到雇用基础医疗的医务人员方面,而不是购置昂贵的药物和设备,从而使医疗服务业成为高科技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古巴每千人拥有5.3个医生。
除此之外,受苏联的中央集权制度启发,古巴还建立了综合诊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还开始向邻国提供医疗援助。1963年,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发生边界冲突,古巴向阿尔及利亚派遣援兵,随行的还有58名医生和护士。两年后,格瓦拉加入扎伊尔当地反叛武装,在那里,他帮助发起了非洲的第一次大型疫苗接种运动。
在之后的几年里,古巴救援队又在从安哥拉到津巴布韦的多个非洲国家组织了类似行动。最近,随着国内制药业的萌芽,古巴在非洲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向这块大陆提供了更多药物。
墨西哥《宇宙报》曾在2006年发表文章说,医疗外交已成为1959年革命胜利后不久古巴对外政策和对外援助的基石。周围敌视的环境促使菲德尔·卡斯特罗寻求与其他地区的联盟,这推动了古巴医疗外交的发展。古巴医疗外交成果卓著,甚至获得美国承认。
医疗出口
国内培育出大批医务人员后,古巴开始“医疗出口”。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迄今,古巴派驻海外的医生已超过13.8万人次。目前,古巴每年有3.5万名医护人员散布在拉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医疗服务是古巴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古巴向发展中国家派出的医务人员相当于西方八国集团派出人数的总和。
苏东剧变后,古巴的“免费对外医疗服务”转型为“医疗出口换汇”替政府赚钱。加拿大学者约翰·科克曾在《古巴医疗国际主义》一书中指出,古巴输出医生的真正动机远为复杂。他说:“菲德尔·卡斯特罗对于公众健康问题特别执着。除了和西方截然不同的医疗制度外,他们还有一种想和世界分享财富的高尚信仰。”
但不可否认的是,古巴的医疗出口不仅提升了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突破了美国对古巴的长期孤立政策,促进了古巴与受援国的关系,也为古巴带来了许多急需的外汇收入。
2006年,古巴医护人员在国外的医疗服务收入达到23.12亿美元,占古巴出口和资本净收入的28%。古巴自然资源匮乏,医疗和劳务出口带来的收入对古巴的经济建设不无裨益。尤其是和委内瑞拉签署“医疗换石油”计划,更让古巴受益匪浅。
委内瑞拉是古巴医生出口的第一大国,约有3万多名古巴医生分布在委内瑞拉的各个地区。自从查韦斯1998年开始执政委内瑞拉后,古巴通过派遣医务人员换取其石油。据美国国务院估计,按照2010年2月的价格,委内瑞拉向古巴每天提供10万桶低价石油。古巴每年从委内瑞拉得到的低价石油接近30亿美元。
多年来美国视古巴为死敌,许多紧跟美国的拉丁美洲国家也和古巴关系不好,但自从古巴向他们派出医生、帮助解决医疗问题之后,不少国家和古巴的关系实现缓和。
此外,古巴还慷慨地为美国提供医疗援助。在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古巴计划派遣100多名医生前去援助,同时提供医疗物资。尽管布什政府没有接受这份帮助,但古巴的义举无疑让灾区的美国人重新审视这个他们眼中的穷国。
医疗的政治砝码
古巴的“医务外交”路线的定位,除了在经济上得到回报之外,其在帮助古巴重塑国际形象,从“输出革命”的激进红色转变为“输出医疗”的纯洁白色,也成为古巴现政策口号的核心和内政外交的重要工具。
1991年圣诞节,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古巴进入特殊时期,一年之内,进口量与出口量急遽下降八成。而1996年,美国通过新法,升高对峙气氛,加紧封锁古巴,状似要在棺材上钉紧最后一根钉子。不过美国没有成功,古巴还是好端端、屹立不摇,应验了《纽约时报》所说,古巴的存在“让人迷惘”。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华勒斯坦断言:古巴已经否极泰来,正在“重返舞台”。
这一切的很大功劳,要归功于古巴的“医疗外交”路线。
虽然在苏联解体后,由于缺少外援,古巴减少了对国际事务的介入。可坚持对外派出医生、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支援发展中国家的路线并未改变,现在有超过3万名古巴医生在国外工作。进入21世纪,古巴对外的医疗资源分配进化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如同商品,用以诊治前来哈瓦那问病的人(俗称“医疗观光”,应该是以西方人士为主),以此赚取外汇。第二部份则大抵延续了古巴立国以来的国际主义襟怀与实践。
其中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培训医生,规模颇大。《经济学人》周刊说,这就是古巴在1998年创设的“拉美医学院”,这所医学院只招收外国学生,大多数来自拉丁美洲,但也有91位中低阶层的美国人,所有学生就学期间的食宿与学费全免。其中,物产相对丰饶的国家如委内瑞拉,也会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古巴供应石油等产品。再就是古巴医生来到保健相对落后的地区,为其住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政治上,作为玻利瓦尔美洲联盟的创始国,古巴靠医疗换来的国际地位,支持促成拉美、加勒比地区国家经贸合作一体化,反对美国主导下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也得到了拉丁美洲的左翼领袖,如巴西的卢拉·达·席尔瓦、委内瑞拉的乌戈·查韦斯和玻利维亚的埃沃·莫拉莱斯的特殊支持。
除此之外,“医疗外交”的政治影响开始向古巴倾斜。从1992年起,联合国(微博)每年10月大会就有一项议案,就美国是否应该解除禁运,进行意见发表与票决。第一年有59个国家“敦请”美国松手,履行其在世界各地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往后,作此要求的国家数目逐年增加,1994年破百,2008年,192个联合国会员国已经有185国表态批评美国对古巴的制裁。
这种声音的日渐强烈,也让美国左右为难。2006年入夏,美国宣布,除援例编列预算补助古巴“民主”基金之外,还将另外在次年度提供1.5亿美元,“扶植”有心人及其社团,襄助他们公然颠覆古巴。但在小布什宣布前述新预算后不到两个月,拥有118个会员国、15个观察员的“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国际组织,再次以实际行动声援古巴。可惜的是,虽然美国对古巴的医疗卫生政策的评价有所改善,但目前依然没有取消对古巴的贸易禁运和避难政策。
软实力立国
且放开古巴的“医疗外交”对能否消除美国对其制裁的政治领域不谈,单就古巴依靠医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方式就值得世界各国思量。
作为中低收入国家,古巴的国民健康状况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它是世界上单位人口占有医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古巴卫生部2012年1月3日公布的数据,由于周到的医疗措施,古巴婴儿死亡率2011年为4.9‰,与加拿大并列为美洲最低。
除此之外,古巴医疗培训在拉美首屈一指,卡斯特罗在革命成功后便致力推行全民免费教育和医疗,无论经济如何困难,社会怎样贫穷,医疗依然能维持高水平,世界银行(微博)在2010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直指这是“古巴之谜”。在古巴人的理念里,“我们接受的医疗教育是,你首先是病人的朋友。医学不仅是我们糊口的工具,我们对他有一些认识,希望与世界分享。”
“医疗外交”一直是古巴外交政策的一大特色。在世界上一些最贫困的医疗人才严重向西方流失的地方,古巴医疗队解了燃眉之急,并结交了大量朋友。在过去半个世纪,约13万古巴医务人员曾赴国外工作,拉美医学院也接纳了更多的外国学生。
哈瓦那的这一政策让很多人不满,其中包括其他国家的医生,他们觉得古巴人提供的免费服务对他们的生计构成了威胁,同样不满的还有医疗体制截然不同的西方国家。虽然古巴严格的移民法防止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在很多待遇同样微薄但移民政策宽松的国家,医生们早就收拾包袱出国了。医疗外交是“软实力”的重要形式,但却不无锋芒。
2008年12月,布什政府卫生部长迈克尔·利维特曾对古巴的医疗外交有此感叹:“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那个小岛上几乎没有任何硬实力,但他是使用医疗外交创造软实力的大师。”其中之意,不表自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