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维也纳:让你神往的不仅是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0日 15:2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姚博海 采访整理

  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仅仅拥有纤细的外表,还有着雄浑的内涵。作为2008欧洲杯奥地利最主要的比赛城市之一,维也纳的法兰斯贺尔球场将承办包括决赛在内的多场重量级的比赛。当然,6月的夏天,在维也纳可以享受的乐趣并不只有足球,从音乐到城堡,从百水屋到新酒馆,从跳舞到购物。维也纳的每一寸细胞都充满着神秘与惊奇。

  让音乐人顶礼膜拜的圣地

  在维也纳,无论是奥匈帝国留下的皇宫、教堂、古堡、博物馆,还是迷人的多瑙河,到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自18世纪以来,维也纳就成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群星闪耀,谱写了众多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乐章。

  “对于维也纳来说,中央陵园无疑是每个热爱音乐的人的膜拜圣地。”Decan记忆中的中央陵园代表了太多的伟大与神奇。树木葱茏的名人墓地,竖立着这些音乐家的墓碑。1791年,一代乐圣莫扎特,音乐的源泉正在喷涌,而生命的源泉却过早地枯竭,猝然病逝。因无钱为他办理丧事,几位穷朋友只好招来一辆马车,拉上灵柩,冒着细雨,在维也纳城郊的一个专埋穷人的乱葬岗里,为他寻找了一处长眠之地。百年之后,他的坟墓才被移到中央陵园名人墓地。

  “当年莫扎特在维也纳租过很多房子,但在城内至今还保留完整的莫扎特故居只有一处,即多姆街5号,在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后面。莫扎特在这所公寓里经历了他一生中最快乐和最成功的时光,并创作了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如今这所故居重新对公众开放,一个全新的莫扎特展览也在这所旧公寓内举行。展览厅有六层楼,约1000平米。在那里,除了能亲耳聆听部分莫扎特的作品以外,还能通过展览,了解莫扎特在当时巴洛克晚期的维也纳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以及他的朋友和对手的情况。”

  除了莫扎特,另一个对维也纳影响深远的人便是贝多芬。

  如同他的名字代表了一个不朽的灵魂一样,中央陵园的贝多芬墓也是众多音乐者的朝觐圣地。1827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1828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贝多芬广场的铜像同样吸引着音乐人的目光,“在贝多芬广场,当我向他的铜像走去时,我看见的是一个英雄的身影缓缓升起。仰望过去,那位教我们如何生、教我们如何死的大师,正在俯瞰众生;刀削一般的脸上,显现了拯救人生苦难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在云际轰然而至。因为那曾经震撼过我们年轻的心啊,热血奔腾,自命不凡的年月,在凡尘中猛烈冲撞的心。”Decan说。

  在维也纳,贝多芬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几年。在他的音乐如洪钟大鼎撞击凡尘浮世的时候,高唱的英雄却一直在寒风中贫穷潦倒,从德国波恩来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只是维也纳,这个美丽的城市收留了他接受了他,最后也在这里送走了他。

  “他静静端坐在高高的塔顶,目光深邃,表情坚定又鄙藐一切。冲击我们听力的音乐曾经是他的生命,可是在这里,只有雕像的沉默。他仿佛来自远方,可不知该去哪里,一丝忧虑好像可以被风刮起,恬静的外表下,刻写着年深月久积下的悲哀。他的脚下环绕的是小童和天使,欢快无忧。这正是他的内心追求的境界,就像在‘第九交响曲,欢乐颂’里表达的美好世界。当我们欢庆胜利、欢庆丰收、欢庆新年的时候,‘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阳光照大地……’的歌声唱彻云霄的时候,他的听力已经完全丧失了,因此,就那么静静坐在我们的身边,享受不为人知的快乐,因为他达到了那个峰顶。”

  百水屋为什么如此吸引人?

  “看百水屋,更像是在欣赏一幅儿童随意涂抹的水彩画。”去过百水屋的Janse如此描述这种感受。这排建成于1986年的奇奇怪怪的房子被维也纳人昵称为“保龄球木瓶房子”。它位于维也纳三区的普通居民住宅楼,因其由奥地利著名画家百水(Hunder-wasser)设计而得名。由于它奇特的外观、打破常规的建筑设计理念,使这幢楼房自打“出生”以来就备受各方争议。然而,这并不妨碍它迅速打败维也纳这座名城里值得一看的大大小小几十处名胜古迹,成为继美泉宫、霍夫堡皇宫之后维也纳第三大旅游景点。

  “在它的外墙面上,红、蓝、黄、紫、桔红,大块大块鲜艳的颜色拼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的部分像是忘了涂色,任一段段砖头或是只涂了灰泥的墙裸露本色。每个色块之间,都有深色的线条相隔,但似乎是孩子还难以把握手中的画笔,所有的线条都搞得弯弯曲曲,没有一条是直的。或许觉得缺少了一点绿色,于是从房顶、晒台边、窗户里竟冒出一棵棵的树来。这就是百水屋最大的特色:艳丽的色彩,拒绝直线和回归自然。这样一座神奇的建筑,却实实在在住着居民,确实让人感觉十分神奇。”在Janse第一次见到百水屋时便已经被其神奇的设计所深深吸引。

  房屋的建造者百水(Hunder-wasser)曾有过这样的名言——“高低不平的地板是双脚的享受”,“笔直的线条是邪恶和不道德的”。作为画家的他,重视、强调色彩,痛恨直线,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美学观点。“当我游历于百水屋中时,地板是用彩色的方砖铺成的,墙也用涂料涂成各种颜色。一切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在这里都被打乱,里里外外找不到一条直线,看不到一个水平的平面。地面是起伏的,墙角也不是垂直的,甚至连楼梯都是歪歪斜斜的。”

  建于1983年至1985年间的百水屋,实际上是维也纳市政府为那些收入较低的人建的福利房,所以百水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一个小型公共社区的需要,努力体现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在所有的平台、晒台上都种上了树和灌木,整个楼里现在有大约250棵树,仅种树用的土就用去900吨。在楼房施工期间,他鼓励工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很多镶拼的地方都允许工人们自己创作,他甚至鼓励工人们不要用水平测量仪、角规等这些传统的测量工具,一切“手工制作”。

  百水屋建成以来,提交申请租房的人一直络绎不绝,平均为可提供房源的6倍。楼房建成的第一天,7万维也纳市民排成长龙前往参观。此后,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一直有增无减。为了方便参观,1991年百水又将此楼隔壁的一幢房子按照百水屋的风格改建成一个小型的参观购物区。

  尽管走进屋里参观不太容易,不过Janse还是有个不错的建议“你可以到地下室参观厕所,体验一下弯弯曲曲、起伏不平的地面与台阶,以及高高低低、大小不一又作‘破裂’状的镜子。当然马桶是正常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