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可复制的李小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6日 01:30  第一财经日报

  李小龙的长处是把传统与现代结合。他把传统的中国功夫“咏春”练得很好,再吸收了“跆拳道”和“空手道”,而他本身亦充溢着现代气质。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女友丁佩家中突然昏迷,并于当晚逝世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当时在场的香港“嘉禾”老板邹文怀,后来给出了一个最为可信的李小龙死亡版本:李小龙早已患有脑肿瘤,当天由于服用阿司匹林而引起药物过敏,导致突然脑死亡。

  35年后的今天,充满扑朔迷离的死亡猜测,早已成为“李小龙传奇”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仅将矛头指向了风暴中心的丁佩,还不断制造出的种种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离奇死因,主要版本有:旧伤复发;练功过度;滥用药物;黑帮仇杀等。1993年,还曾爆出李小龙是被某个美国亿万大亨谋杀的新闻,不过听上去更像一个为了纪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而编写的电影剧本。

  三年,四部半电影,33岁英年早逝,死因谜团。这些构成了“李小龙传奇”的不可复制性。尽管后来成龙、李连杰的电影成就远高于李小龙,但却永远无法取代李小龙“功夫之王”的地位。人们喜欢谜团,人们也需要传奇,所以李小龙的名字还会继续在那些并没有看过他的电影的人们口中流传下去。

  曾经落寞的李小龙

  20世纪60年代末,在好莱坞发展艰难的李小龙,萌生了回香港的打算。

  自从1965年签约20世纪福克斯公司之后,李小龙在好莱坞始终得不到重用,唯一称得上有点影响力的作品只有1966年的电视剧集《青蜂侠》,他在其中饰演男主角的助手。20世纪60年代,“反种族歧视”意识刚被唤醒,李小龙自然被好莱坞电影工业安排在强大的“白人传统”边缘,况且,福克斯当时看中的李小龙身上的功夫,也仍只是一个边缘的电影成分。当红的007“詹姆斯·邦德”,靠的是高科技武器、美女和西方搏击,并不需要使用华丽的武术与敌人进行肉搏战。

  人们在叙述传奇的时候,总是喜欢倒叙的方式,而倒叙的好处是可以让过往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强化。所以,如今很多人喜欢谈论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创业的李小龙:上学,打工,创立武馆,夺得武术比赛冠军,进军好莱坞。但这样的励志故事,并无特异之处,本质上,李小龙和一个进入微软工作的华人IT精英并没有什么分别。尽管李小龙早在1967年8月就把自己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 Kuen Do,简称:JKD),但当时,两者的影响力也仅仅限于美国狭窄的功夫圈。

  武馆经营平平,好莱坞受困,李小龙想到了香港。从8岁开始到20岁离开香港,李小龙一共出演了22部影片,但全部和功夫毫无关系。虽然这些电影并不引人注目,但这个从童星起步的小伙子还是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注意,比如张彻。张彻认为李小龙的叛逆气质完全可以打造成中国的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美国20世纪50年代最走红的男明星),但当他派人去找李小龙时,李小龙已经去了美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