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秉翰:人生的角色扮演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20:57 财富时报
每个人都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但有多少人能演绎出平凡中的传奇 -本报记者 韩方方 长袖帽衫、牛仔裤、旅游鞋,一身休闲的余秉翰带着访客上了二楼,一步三个台阶,四五声脚步响后,他已经等在了楼梯的尽头。 黑白相间的发色所呈现的年纪,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44岁那么年轻,“头发都是这几年在北京打拼的时候变白的,压力非常大,危机感很重呀。”余秉翰现在是北京乐林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CEO。 踏入娱乐圈 “我的经历?我感觉就像刘德华《笨小孩》里的一句歌词:‘老天自有安排’。” 余秉翰出生在香港庙街,从小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家里的支出大部分都来源于经营地摊。“我4岁就跟着家里人摆地摊,干些帮着收钱、看摊之类的活,每天就在庙街街头、地摊旁边做功课,直到16岁。” “我的学历?高中毕业!” 因为家里困难,16岁的余秉翰过早的步入了社会,“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特别辛苦。”余秉翰的第一份工作是照片冲洗店学徒,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角色。 打工几年后,掌握了经验、累积了一定资金的余秉翰自己开了一家“一小时照片冲洗店”。当时香港照片冲洗行业的竞争力很强,开店起初并不是设想中的那么简单。这段创业经历让余秉翰刻骨铭心。“很惨!我们赚的钱刚好付房租和贷款,生活费相当省,经常是饿着肚子工作,大过年吃完团圆饭就回到店里工作。” 慢慢的,冲洗店生意蒸蒸日上,其间,余秉翰认识了很多娱乐记者。“因为开冲洗店,自己在摄影方面有些功底,加上对自己的文字比较有信心。”余秉翰毅然决然地卖了冲洗店,转变成他的第二个角色——娱记。 进入媒体,是余秉翰的一次全新开始。“从以前自己当老板每个月8000元港币的收入到进入媒体后1800元港币的工资,起初很难接受。”但是余秉翰觉得他的选择并没有错,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有发展的。 第一份媒体工作就是在《影视新闻》做实习记者。尽管工作性质、工作薪水都不同了,但是余秉翰却更加努力了。“当时很多新闻发布会都轮不到新记者去,从这种渠道我是没办法完成自己的工作,那我就想别的办法,我去拍影视剧的现场采访、拍片。” 三五个媒体朋友在影视剧现场开一个小型的记者会,余秉翰当时一直很热衷于这种工作方式,“有付出就有回报”,他能更进一步地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去现场采访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认识很多朋友,包括当红艺人、知名导演、知名剧组。” “有时候我还会给艺人出谋划策,为艺人和电影公司之间牵线搭桥。”记得有一次过年,按照惯例,余秉翰要拍艺人的过年照,艺人摆设的动作总是千篇一律,要不双手抱拳作祝福状,要不就在胸前拿个“福”字。“那我就想着创新,让刘德华装扮成美猴王、让周润发扮财神等等,给大家拜年。” 时间长了,余秉翰和他的采访对象之间的信任度不断增加,在艺人的心目中余秉翰已经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老朋友。 内地娱乐市场 余秉翰从娱乐记者转变成艺人经纪人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那天,余秉翰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台湾年代集团的总裁邱复生。惯例,他们在一起聊天聊到很晚才结束。“聊到凌晨三点多了,突然他对我说,‘你不要干记者了,我要创建一个中国的CNN(也就是后来的TVBS,台湾无线卫星台)’,你来帮我管理娱乐新闻。”吃惊、激动,余秉翰当时蒙了,等反应过来第一时间就答应了邱复生,辞了娱乐记者进了年代集团。 余秉翰到年代两个月后,新公司一切都还在筹划中,他开始有些“坐不住”了。闲不住的余秉翰跟邱复生要活干,这一要就让他彻底“转型”了。“他让我去带艺人,顺其自然我就成了艺人经纪人。”他还曾以经纪人的身份与刘德华合作。 艺人经纪人,余秉翰完成第三个角色的转变看似很偶然,其实余秉翰当娱乐记者时多年的经验和庞大的人脉关系,让他走上经纪人的道路一点都不唐突。“厚积薄发,很多事不是我规划好的,而是一步一步水到渠成走出来的,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努力了,老天自有安排’。” 2000年9月,因为香港天中文化集团公司开拓内地音乐市场的需要,余秉翰北上进京,担任北京天中文化董事总经理。在内地8年,余秉翰对音乐唱片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来自己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音乐行业正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段。现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竞争很激烈,我希望探求出一条适合中国音乐行业发展的路子来,也就是注重音乐传播的模式和平台来满足小众需求的服务,这个课题我已经研究5年了,要很长时间来等待机遇。”余秉翰很严肃地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