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信德:鲲鹏展翅千万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 15:39  《中国商界》杂志

  我们企业有这样一个好的厂名——鹏辉,寄予了我们鹏程万里的美好理想。我们这样一群平凡的人,通过不平凡的努力,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我想大鹏至少要展翅三千里吧。

  文/本刊记者 张亚平 刘娜

  与经历过商海磨砺的许多老板相比,夏信德显得更沉静而儒雅。他拥有电化学硕士学位;他担任过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他却毅然告别副所长的职位,走上创业的征途。

  现在,他依然是技术专家。他所创办的广州鹏辉电池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品种最齐全的电池制造商之一,产品畅销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内,鹏辉公司将有一款新产品——一次性锂铁电池推出;这款以“耐时”命名的绿色环保电池,此前只有美国永备公司能够生产。“它的价格是一般碱性电池的5倍,但容量却高出好多,用在专业的数码相机上,使用寿命能达到一般碱性电池的10倍。”谈起这款新产品,夏信德自信而从容。

  如今,谈及已经取得的成就,夏信德心静如水。“成就感当然会有,但生活也很辛苦很累。可能最后也想不清楚到底这么做是为什么,但就是有一种激情督促你去做。”

  一种激情,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辞职创业有太多的未知数

  “我们搞技术的不懂市场,市场在哪里都不知道,当时很多产品还不成熟,很难说自己能做成什么样,有太多的未知数。但总有一种冲动想出来尝试一下。”

  1985年,夏信德在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直接考入了中南工业大学,攻读电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广州虎头电池厂研究所(“555”电池研究所)。这份稳定的“铁饭碗”工作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这里,他整整干了6年。

  不错的专业背景,踏实的敬业精神,夏信德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不久,他便担任了研究所副所长。然而,1993年,广州虎头电池厂研究所的许多人万万没有想到,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池水,他们年轻的副所长居然要辞职下海。

  与夏信德同时辞职的,还有研究所里的另外两个年轻人。他们有相似的学历背景,从事着同样的研发工作。当时,“555”的主要产品是碳性电池,而研究所开发的新产品,如镉镍电池,由于它的市场容量本身小,生产效率又比碳性电池低,且“555”核价系统把价格定得很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没办法投入大批量生产。为此,几个年轻人颇感郁闷和无奈。夏信德说:“对我们而言,生产了一个产品,丢在那里,看不到市场,看不到批量化的需求,研究出来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研发的产品推向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巡掀起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得风气之先,下海创业渐成年轻人的一种风尚。夏信德回忆当时的心境,“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一块议议,觉得都挺年轻,身体又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就决定出来走一走,换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555这种国营单位,人事关系比较复杂,内部斗争看得太多了。我在555做的再好也就是可以当个所长,当个副总工,这些对我没什么大的吸引力,出来闯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不成功就只能怪自己没能力了。”

  在人生的紧要关口,夏信德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但未来的路到底怎么走,毕竟有太多的未知因素,他和他的同伴都还无法具体规划。而人生本来就需要承担冒险,或许想得周全就不会有当时的毅然决然,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夏信德坦言:“当时从国营单位这种旧的体制往海里面跳是一种风气,我们没有什么成熟的想法。我们搞技术的人不懂市场,市场在哪里都不知道,当时研发的这个产品还不成熟,很难说自己能做成什么样,有很多未知数,但总有一种冲动想出来尝试一下。”

  辞职以后,夏信德几乎是一无所有,原来单位分的房子都交给了公司。当时他们辞职出来的三个人,以集资入股方式,凑了几十万块钱,开始做镉镍电池。90年代,镉镍充电电池刚刚流行,最早用于“大哥大”电池,他们给手机厂家做配套,还有一些是用于玩具上的电池。开始由于技术不成熟,出来很多废品,慢慢地才越做越好。好在当时运气好,赶上了手机发展很快那个时代,大哥大卖得很贵,国内很少有人去做手机电池。

  一年以后,由于性格和志向的差异,三位合作伙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1994年,夏信德集资组建了“广州市伟力电源有限公司”。他继续看好镍镉电池的市场潜力,依靠公司成立初期仅有的二十几位员工、几十平方米的厂房,开始批量生产镍镉电池。

  至此,温文尔雅的夏信德算是彻底跳入了商海,他已没有退路,他比须独自承担创业的全部风险。与初涉商海不同的是,经过与同伴一年来的摸爬滚打,他对创业的艰辛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如果说当时辞职下海时还多少有一点茫然和冲动,那么此时此刻的夏信德已经是铁了心要往前走。

  技术创新成就十四年辉煌

  “做技术的和做市场的人当老板风格不一样,每个企业都会有你性格的烙印在里面。” 身为电池专家,鹏辉公司创立之始就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创业热潮开始逐渐转向实业投资。其中,一部分人是在流通领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联手技术专家生产市场热销的产品。另一部分是直接做技术出身的专家,他们凭籍对行业技术前沿产品的敏感把握,寻求资本的加盟,共同拓展市场。夏信德属于后一种创业者。

  “做技术的和做市场的人当老板风格不一样,每个企业都会有你性格的烙印在里面。”身为电池专家,鹏辉公司创立之始就把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旨在建设创新型企业,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夏信德相信,唯有领先的技术,才能生产出领先的产品,才可能最终赢得市场。自主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镍镉电池在国际市场刚刚流行。以后,随着众多新型便携式用电器的出现,电池产业又朝着高容量、轻便、环保的方向发展,鹏辉将研发的重点很快转向当时最具前景的镍氢电池的开发。他们成功研制出镍氢电池新配方,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与此同时,通过与德国最大的电池贸易商ANSMAN的合作,“伟力”电池被推向世界。镍氢电池使鹏辉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了脚跟,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2001年,公司由海珠区搬迁到番禺沙湾镇并更名为“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其后,鹏辉认准高容量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是今后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组织研发力量研制高容量镍氢电池。当时,数码相机刚刚起来,国内的镍氢电池最高容量仅为1400mAh,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鹏辉研制出的镍氢电池,容量高达1850mAh,是当时国内容量最高的一款电池。这项技术通过了广州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并荣获了当年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2002年11月,鹏辉公司在香港成立办事处,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做好了准备。同年,又成立了锂离子电池事业部,主要生产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该项目分别荣获番禺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鹏辉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3年,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鹏辉公司在珠海斗门新青工业园区购置土地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使研制出来的新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得到迅速提高。

  2005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鹏辉电池公司又在沙湾镇新建了厂区,为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础。同年,鹏辉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出锂铁电池的厂家,该项成果通过了广州市科技局的成果鉴定,并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资助。

  目前,鹏辉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机制。

  早在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鹏辉公司就率先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04年初,在广州市和番禺区科技局的支持下,在鹏辉公司研发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州市二次电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由博士后办公室、四个实验室、两个中心和资讯室组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试生产、中试和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的技术支持与科研院校的横向联系与合作。目前,工程中心已经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和天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

  现在,工程中心已具有很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平均每年开发3~5个新产品,至少一个新产品进入中试阶段,完成公司科技项目至少4项。

  2007年,鹏辉公司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领先的地方就是在研发上,在于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某些技术方面有突破了,也就是我最骄傲的时间。”夏信德如是表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