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五行皆入酒,板城微服访烧锅,乾隆亦醉。”
本刊记者 邓仰全 高润石
相传乾隆38年,乾隆皇帝与宠臣纪晓岚微服私访至承德下板城庆元亨酒店,突闻酒香扑鼻,遂进酒店畅饮。君臣二人酒兴之余,诗兴大发。乾隆帝先声夺人,命出上联:“金木水火土”。纪晓岚才思敏捷,巧对下联:“板城烧锅酒”。这一下联不仅把木、土、火、金、水以汉字偏旁分别嵌入“板城烧锅酒”中,并且分别相克于“金木水火土”。自此,这副名联成为千人传诵的绝世佳句,也使板城烧锅酒名扬四海。
历史一瞬,风雨征程。
进入21世纪,山城承德的下板城(承德县),酿酒依然是经济强项。舞动这支经济杠杆的是一位儒雅厚道、寡言力行的长者——承德乾隆醉酒业公司的掌门人缪如焕。
金秋时节,记者访问了这家坐落于滦河之滨的酒厂,会见了缪如焕老总。
话题是从今年7月,“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的。
时间过去两个多月,缪如焕仍然兴致不减,他语调平和娓娓而谈:“‘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是板城烧锅酒的核心,传承了300年前的精湛工艺,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以纯小麦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续糟续渣混蒸,坚持传统的老五甑工艺,每一道工序都遵循古老的手工酿造方法,这套传统的工艺是世界酒业中的一笔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酒厂工作40多年的缪如焕,谈着产品,讲着酒厂饱含深情,如数家珍……
质量立企
建于1956年的承德乾隆醉,由老国企起步,原为承德县食品厂制酒车间,当时的年产量仅有200吨左右。1980年酒厂分建,改名承德县酒厂,生产各类酒2711吨,其中白酒960余吨。2002年6月,承德乾隆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揭牌。走出国企大宅门的承德乾隆醉酒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一片新天地。
如今,企业年生产能力1.8万多吨,年销售收入达3.42亿元。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位列河北白酒行业第一;跻身中国白酒百强企业行列;两度获得联合国包装组织颁发的“世界之星”包装大奖; 2005年,“板城”商标被依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产品质量是立企之本。”缪如焕说:“做酒如作人,要真更要纯。一个产品要想站稳市场,首先保证的是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的产品必定是个短命的产品。 ”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板城烧锅酒在原料使用上均采用产自塞外的优质红高粱、小麦、大米等。东北土地肥沃,含有机物和腐殖质多,加之东北农作物光合速率较低,生长周期较长,淀粉含量高,适合作为原料酿酒。“有好酒必有佳泉”。板城烧锅酒所用之水,全部采用燕山脚下滦河之滨的地下深层水。经国家地矿专家鉴定:水纯低纳,富含硅、锶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企业从基础管理入手,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武装自己。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时,一贯坚持“守古不拒新,纳新不弃古”的原则,特别在酒的质量检验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形成独有的特色。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中,传承和挖掘传统工艺,比如酿酒老熟这一关键环节,采用陶罐和条蒌封存,经长时间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逐渐老熟,达到味醇香浓的质量标准。酒之精髓在于窖。窖池的优劣,直接影响酒的品味。生产板城烧锅酒的窖池,使用精心培养的窖泥,其微生物生生不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微观生态环境。曲被称为酒之魂。板城烧锅酒所用之曲,均采用传统工艺与生物科技相结合培育而成,在发酵中使酒生成多种香味物质,形成板城烧的独特风味。板城烧锅酒的勾兑技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芳香醇正又极具健康养生价值。
企业在保持传统制酒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基础上,更是实施严格的科学内部管理,将现代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用于生产全过程,从而使酒的质量、酒的检测以及酒的包装等,走在了同行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