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商业达尔文主义:不择手段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行为。不惜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打击对手,目的是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永远出于不败的地位。来源于达尔文名言“物竞天择”。[评论]
width=15
重新定义竞争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狂欢”中,原本意味着创新与进步的“竞争”过程,演变成了一个“看谁比谁便宜、谁比谁更能支付更低成本”的“竞次”过程。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竞争。[全文][评论]
width=15
 是什么阻碍了竞争
    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只要企业的行为(如并购)形成了垄断,破坏了市场的竞争性,就应加以制约;竞争的宗旨是通过维护和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全文][评论]
    商业达尔文主义竞争下的企业生存状态
    弱肉强食,大企业挤掉小企业,沃尔玛的商业达尔文主义有可能随着它的大规模进入在中国盛行。我们要警惕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大企业,以免国家的市场都被它们占领,应该考虑小企业的福利。
    尽管沃尔玛在中国的店铺扩张速度比较保守,但其在中国进行的采购却是全球第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沃尔玛主要货源地,沃尔玛已与近2万家中国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2004年从中国采购的商品总额为180亿美元。如果沃尔玛是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全文][评论]
  沃尔玛制造的危机
    关于沃尔玛公司,在零售业,沃尔玛是势不可挡的巨人,它携2000多亿美元营业额和每年 15% 增长率把城里的大小商店逼得没有活路——其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管理零售业的气势简直可与恺撒统治罗马共和国相媲美。
  在中国,零售业的影响与控制力在大众生活以及企业群落中日益增强,这导致越来越多的零售卖场推出了卫生纸、垃圾袋等自有品牌的日用快速消费品。详细>>>
  沃尔玛中国大跃进
    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后一个没有完全开发的零售市场,而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成为众多外资零售企业最后的一个机会。对于沃尔玛,不能再次失意于中国市场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沃尔玛也在加码中国的投入。沃尔玛是在宣布在中美洲市场扩张计划的一周之后,宣布了公司的中国扩张计划。中美洲是另一个发展迅速的市场。沃尔玛国际部的业务发展已在去年超过了其在美国的运营。详细>>>
 
  家乐福的黑道式生存
    在国内零售业未完全开放背景下,家乐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甚至违反中国政府关于零售业对外开放政策法规,跑马圈地,终于招致我国政府的整顿。在进入之初,家乐福的主要违规之处在于它在中国开设许多分店都只得到当地政府认可,而没获得中央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详细>>>
  在夹缝中生存的供货商
    由零售方和供货方引发的在区域市场爆发的冲突事件可谓是此起彼伏。而每一次冲突,都几乎能引起全国范围广泛关注。 随着超级连锁卖场的日益崛起,零售商越来越强势,厂商之间话语权争夺必会日益激烈,类似的“价格逼宫”事件也会越来越多。就目前而言,造成零供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未来,供货商们又该如何应对?详细>>>
    商业达尔文主义竞争下的个体生存状态
    他们是一个悲哀的群体,他们常常可以掌控企业的命运,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若非异常之志,有几人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当很多人为他们惋惜的时候,在李一男的眼里,挣脱任正非的阴影,展翅高飞,才是他真正的梦想。自我实现的受阻,是内部强人变为外部对手的人性动因,超越人性的贪权之恶,分享人生舞台,才能王中生王,化解内部强人的潜在威胁。 他们一但出走,常常伴随着一悉尼的“逃离追杀”,在这种状况下,有的坚持了下了下来,有的却……[全文][评论]
  孙宏斌悲喜剧
    1988年,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联想,凭着热情与蛮劲,孙宏斌确实干得不赖,这使他赢得了联想一把手柳传志的信任。多年以后柳传志在谈及孙宏斌的功绩时说:“从1989年10月份起,企业部建立了13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据报达到了2400万。在解决干部的配备问题上,他们有创新思想,敢于进有能力的人,这对于我们有震动,有思想突破。”工作业绩也使孙宏斌的职位和权力迅速飚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详细>>>
  落寞何炬显示职业经理人的无奈
    一年前,何炬因为不甘心被黄光裕的“搬来搬去”,这位曾做到国美电器总经理的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明星人物”选择了率众挂靴而去,试图在易好家获得对自我命运的掌控,怎奈一年之后,竟落了个“再次出局”的下场。而让他“再次出局”的,并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与他反目的“老东家”黄光裕。业界盛传他上了猎头公司的“黑名单”,将不再有新东家敢于接纳。详细>>>
 
  阴影中的李一男
   在公众的眼里,李一男是喜欢剑走偏锋的。25岁他就成了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2000年,已经被世人认定为华为一把手任正非的接班人李一男与华为分道扬镳,这一年李一男30岁。现如今,离开了华为的李一男已经把自己的企业港湾网络办得有模有样,但是他真离开了华为,走出任正非的阴影了吗?详细>>>
  首富 政府造
    李延人的来与去是解读“尚德模式”的关键环节。李是尚德首任董事长,他代表的国有股东给尚德提供了起飞的资本;而四年后伴随着李的离开,施正荣酝酿的国有股退出计划开始逐步实施,这也是尚德最终“私有化”的开始,2004年9月,尚德成立的第4年,李延人走了。带着100万人民币,以及一辆奥迪A6轿车,没有1分钱的股票。详细>>>
    商业达尔文主义横行的思考
   我们曾以为,那些顶着“世界500强”光环,那些来自欧美等先进国家,那些代表着先进的工业文明和管理思想的跨国公司,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值得尊敬的偶像!但现实却越来越让人不解和沮丧——许多跨国公司及大企业在进入中国后,不是用他们先进的“国际惯例”影响并推动中国企业的行为向良性转变,而是迅速让自身“异化”:不是靠公平竞争获取市场,而是靠行贿“寻租”搞“攻关”摆平政府或领导;出了麻烦时,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先找“上面”疏通关系;虽经营利润相当丰厚,仍采用各种方法逃税漏税……[全文][评论]
  制度缺失引致外资并购失控
    在目前,外商并购投资出现新的动向,重点转向对我国行业排头兵企业进行并购。我国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成长力的重要企业陆续被并购,这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潜在风险。
  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详细>>>
  对外资垄断性并购说不
    从合资到独资,再到大举并购,短短十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就经历了三种形式的递进。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战略更是体现为“三个必须”——“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
  打破跨国公司“垄断性并购”合围,垄断性并购的危害在于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同类竞争者的利益,甚至消灭竞争。详细>>>
 
  理性看待外资并购影响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以忽视的。在一些关键的市场领域保证国内资本的控制,也是情理之举。因而,我们认为,在全球化的经济思维下,更加注重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考虑,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是合理而且必要的。不过,并购本身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竞争和产业水平的有效方式。详细>>>
  并购市场是否狼来了么
    在目前,国内企业统一中国市场很难。我们相当多的制度将国内企业挡在门外,很多的钱进不来,没法参与并购。流失的空间给谁了?给外资了。大手笔并购基本都是外资,这种趋势下去之后是非常严重的。外资统一中国市场,是国民财富损失,产业损失,需从监管角度来考虑。详细>>>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