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故宫故事:指点江山 (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4:20 中国网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十万骑兵,绕开了袁崇焕把守的山海关,攻打遵化,偷袭北京。袁崇焕急报北京,同时迅速回防。崇祯帝却猜疑他要和皇太极共谋京师,清退兵之后,袁崇焕死于非命。从那以后,出现了明军整支部队投降清军的现象。辽东明军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

  史书记载: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前一天,崇祯在乾清宫敲钟召集大臣,但是没有召来一个人。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刻走到了终结。崇祯皇帝在景山上最后看了一眼辉煌的紫禁城,在农民起义军攻城的呐喊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仅一个多月后,清军攻入了北京,紫禁城换了主人。然而,和这座皇宫一样,皇权,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依然延续,而且越发凸现。

  公元1722年初冬的一天,雍正帝下旨:所有康熙的朱批谕旨,都要上缴,私自存留者,从重治罪。

  雍正帝刚刚即位不久,急于收回康熙的朱批谕旨原因何在?后人猜测:当年的朱批谕旨中涉及到康熙对皇位继承人的意见,可能对雍正的统治不利。从这一刻开始,雍正的集权拉开了序幕。

  三年后一个法国传教士谈到第一次见雍正帝时的印象:他身材魁梧,口齿不错,但讲话速度较快。看来他挺有头脑,而且精神焕发。

  这个给外国传教士留下深刻印象的皇帝最大的苦恼就是自己刚刚坐上的皇位还很不稳固。其实这种苦恼,他的几位先辈都曾经经历过。

  清初,努尔哈赤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国家大事都由会议讨论、决定。会议甚至有罢免皇帝的权力。奴尔哈赤这一规定给后来的皇位继承者们带来无穷的烦恼,顺治曾苦恼于多尔衮的专权,康熙曾苦恼于鳌拜的跋扈,这些让皇帝寝食不安的人,几乎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骨干。

  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字里行间极为迫切的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是为了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雍正十分清楚:议政王大臣会议仍是对自己皇位的强大威胁。

  雍正八年,他终于等到了机会:雍正帝借口与蒙古噶尔丹交战,整理军报的内阁远离内廷,泄密的机会较多。由此,他成立了军机处。

  乾清门广场西北的一排房子就是军机处值房,我们发现,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的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这条路,但是御膳房院子里的宫墙上,依然留有疑似通道的痕迹。

  无论是哪一条路,从军机处到养心殿只有50米的距离,使皇帝能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皇帝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记忆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这中间只需一个时辰。上谕经皇帝首肯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书由军机处下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