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摄影作品收藏乍暖还寒酿商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8日 19:24  深圳特区报

  摄影作品展吸引着关注的目光。

  受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以来邮票钱币、字画古董等“大众”型藏品市场行情冷风频袭,而摄影作品——这样的“小众”型藏品的市场行情也不例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肯定只是暂时的,但就摄影题材而言,无论是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还是百年梦圆的北京奥运,都是不可多见的影像富矿,摄影家们要沉得下心,经营者们要更多推广摄影藏品,就可以相信这一收藏市场最终不会让人们失望。”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摄影作品也可以买卖收藏,这对许多行外人而言还很陌生,实际上已如春雨新风拂向平常市民的经济生活。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已经成长起一批在国内摄影作品市场叫得响的摄影家,他们的作品动辄在专业拍卖市场上价格数万。

  摄影市场今年遇冷

  “摄影作品收藏有市场,而且升值空间不小。”深圳著名摄影家杨延康说,他有一位爱好摄影作品的朋友,2006年参观北京798艺术区“百年印象”摄影画廊时购得摄影家翁乃强反映文化大革命题材的《回放》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当时价格5万多元,而仅半年后同样作品拍卖价已达到28万。拿杨延康自己说,2004年其拍摄的有关宗教题材的照片单幅价格在600美元左右,而2006年他拍了一套藏传佛教题材的图片,单幅价格就已经到了1500美元上下。

  有人曾预言,在传统藏品市场日益成熟时,收藏市场中下一个最可能让人快速获利的就应该是摄影。但这一预言在今年遭遇寒流,“与2007年以前直线上升的行情相比,今年要惨淡许多。”杨延康表示,5月份他还在北京举办了一个摄影展,但交易情况不理想。“我干脆不问经营,先埋头创作。”与记者通电话时,杨延康正兑现自己“一年要花一半时间在西藏”的誓言,已经赴藏拍摄了。“我们这个时代正是影像创作的黄金期,摄影家们首先做好创作,才能留下传世佳品,才能赢得人们对摄影藏品市场的肯定。”深圳摄影家余海波说。

  仍属“小众”藏品

  百年印象摄影画廊是最早入驻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的画廊之一,自2003年4月成立以来,它代理了王世龙、晓庄、解海龙、王文澜、黑明、王彤、李楠等二十多位摄影家的作品。

  其负责人陈光俊曾分析摄影藏品领域的购买者:一类是深爱艺术的职业收藏家,这些人对于艺术有极深的造诣,对于收藏品的热爱也是超出常人的,他们的收藏可能会影响艺术品市场的收藏走向;一类是有钱的收藏家,他们资金雄厚,对有价值的藏品不挑剔;一类是艺术投资者,是靠艺术品的投资赢利;还有一类是喜爱艺术的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群,他们不是很有钱,但是他们热爱艺术,他们会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也有人表示,作为专业经营者,陈光俊对摄影作品的购买市场分析得很透彻,但这掩盖不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一收藏市场仍是新兴而且小众的,圈子外的人很难看得明白。

  升值前景可期

  与已经在国外收藏和拍卖市场热闹了近半个世纪相比,在国内市场上,摄影作品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冷门板块,而且正式进入拍卖行更是近几年的事。在中国嘉德2003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上,国内的艺术品藏家和投资人第一次领略了摄影作品的投资价值,两张估值仅1000元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后被买家以14.85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创造了当时国内老照片在艺术品拍卖会上的成交纪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