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范扬:悟道与机缘(多图)(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5:08  新浪收藏

范扬:悟道与机缘(多图)(9)
范扬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范扬:悟道与机缘(多图)(9)
2008桃柳唐模村纸本水墨42x53cm范扬

范扬:悟道与机缘(多图)(9)
2008王莽岭抚琴台远眺45x64cm纸本设色范扬

  六

  范扬的《望果节》、《农夫与耕牛》,都是巨制。等人大小的画面,接近塞尚、凡高画风。但书法的用笔,将《老子》的“道”的观念灌注在放达的笔法之中,于是画面即鼓荡着天地间的氤氲之气,令画面物象动荡而和谐,笔法纷复而清新,使我们感到有一种“特别中国”的“大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所以,可以说范扬的这些内蕴“天人合一”的特质的画中神采气韵,是塞尚、凡高画风中所无的。

  将西方视觉文化的美引进传统的中国画,是范扬个性化风格形成的一个关键。但范扬不是一加一式的结合。对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历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同化任何一种外来文化,但通过对范扬个性化风格成因的研究,我们认为,笼统地说中国文化可以同化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况且这个“同化”的说法也容易令人误解。从范扬的《望果节》、《农夫与耕牛》等作品上看,他实际上是在自己的创作中,首先把类似塞尚、凡高那样的视觉图像解构了,使塞尚、凡高的艺术语言中原有的所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即使他将诸如塞尚、凡高那些艺术图像中原有的艺术语言解构成一些视觉碎片,然后,他再在这些“视觉碎片”中赋予了中国人特有的语意内容,譬如《望果节》、《农夫与耕牛》等作品中的衣皱、云树和草坡,语言形式是塞尚、凡高的,但语言所指却是直指当代人的精神向往的。

  范扬的画,路子是比较宽的,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涉猎,虽然手法上有工、写之别,题材上也有古今之异,但他的画却有一种统一的个性化特征。这种“统一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可以统称为“范扬样式”—— 一气呵成或一挥而就,但内涵丰富,一下笔,性灵、修养、才情全在其中。

  最后,我们想说,范扬是聪明的。无论对中国古代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还是对待西方文化,他首先是从形式上的层面去把握和借鉴的,而这种把握和借鉴方式,在他的毕业创作《支前》中即已初见端倪(此作在形式上的层面借鉴了《清明上河图》和波洛克的形式因素),此后,在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中,似乎都可以依稀看到这种形式上层面的跨文化解构与整合。

  总之,范扬确实是聪明的,他的画,倜傥风流。若风性雨散,具有从意适便而临事制宜的特质,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不过,他的画常似水于风乍起处起波澜,又极耐看,即便是工细一路画风,他也画得轻松自由,同样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现代人不是生活节奏很快吗?不是没有时间细细“阅读”吗?不是喜欢快餐文化吗?那我就给你一个不假思索的一挥而就,但关键是,这个“不假思索而一挥而就”,却又是那么醇厚、浓酽,蕴涵着深博的文化底蕴。就像大学者写的小文章,即兴一挥即古厚鲜活,处处醒透,充满迷人的魅力。于是,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范扬的画又是极见功力的。他的画,是聪明中内蕴渊深功力的。

  这就是欣赏时令我们不忍释卷的范扬的画。对范扬的得意一挥的画,我们应当作如是观。

  2006师石田翁55x48纸本

  2006说禅图水墨纸本180x90cm

  2008从挂壁公路下眺锡崖沟45x64cm纸本设色范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