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北京市郊崛起了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村——宋庄。现在,宋庄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区域,这里有20多个不同流派的艺术部落,60多家各具特色的画廊,12家具有各种独特风格的美术馆,而各种艺术工作室则多达4000多个。
10月24日开幕,为期一个月的北京宋庄第四届艺术节在宋庄画家村举行。先锋派、现实主义、现在主义等多个流派的2200名艺术家参展,5000多幅不同艺术风格的画作把展会妆点得琳琅满目。
宋庄美术馆、上上美术馆,国防工事艺术区、吉祥伯乐国际艺术区、环岛艺术区……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区域、国际著名的艺术家大本营,北京宋庄聚集着7000余名不同年龄的艺术家,有20多个不同流派的艺术部落,60多家各具特色的画廊,12家具有各种独特风格的美术馆,而各种艺术工作室则多达4000多个。走进宋庄,这个昔日典型的华北农村,如今俨然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世界。
蜚声国际画坛的画家村拓荒者
“通州是北京的,宋庄是中国的,小堡是世界的。”在北京广为流传的这一说法,其含义是说宋庄比通州名气大,全中国都知道;而小堡村比宋庄的知名度更高,世界各国都有名。
北京通州宋庄画家村坐落在百里长安街的东线上,距中心城区约二十多公里,属通州区管辖的一个镇。在北京的这片郊区,除了华北风格的普通民房,剩下的就是栽种玉米、高粱,生长着参天白杨、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倘若时光倒流十几载,肯定没有一个先知先觉者把这片典型的庄稼地与先锋派画家,与上百万上千万一幅的画作相联系。
是濒临绝境的圆明园画家村给宋庄带来了好运。“在我们即将失去安身地之际,一个来自宋庄的学生说小堡村有闲置的农民房。”宋庄最早的拓荒者之一张鉴墙回忆起当年来宋庄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1994年春节临近,画家张鉴墙、方力钧、刘炜、王音、岳敏君和批评家粟宪庭等16位最初在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背着铺盖来到宋庄小堡村。他们相中了农家大院,数千元、上万元一个,买下了小堡村的16个院子,成了首批来到宋庄拓荒的艺术家。
小堡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连接京通高速的京哈高速直达村口,距通州区更是咫尺之遥,且夹在潮白河、运河两条河流中间。环境优美安静,尤其是小堡村对这些或留长须或剃光头的另类外来者的“宽容度”,让画家们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宿感,于是,这片京郊的“世外桃源”便吸引了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艺术家。
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张鉴墙,是第一批进入宋庄年龄最小的拓荒者。作为现在主义派,张鉴墙以一个艺术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最大的问题——环境污染。其《状态》系列作品,是一组采用塑料作材料、表面被类似病毒一样的东西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地球仪。作品以全新的当代艺术手法,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担忧。2002年,该作品在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举办的中国艺术巡回展上,获得与会的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好评,被欧洲人用环保概念解释为“爱惜地球,珍爱生命”。
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圈子中四大天王之一的方力钧,是另一名成功的拓荒者。他的作品被国际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为100年现代艺术回顾而制作的世界知名大师画册用作封面。他的代表作之一《吼叫》,被路德维希博物馆收购、收藏并全球巡展,同时被美国《时代周刊》印上了封面。如今,作为在国际画坛备受推崇的画家,其超大面积的画作在受邀到国际上展出时,对方往往要为作品提供面积足够的展位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