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艺术天价神话告终 曝出行内潜规则(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16:05 南方日报
朱其的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辩——— 当代艺术市场拐点之辩 激辩之1.艺术市场大盘已到6000点拐点? 正方 艺术品经纪人伍劲因投资刘小东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而出名,2005年,伍劲以50万美元买进这组作品,一年后以150万美金转手,而在今年4月9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中,这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以近6200万港元高价成交,价格比3年前翻了将近20倍。伍劲说:“我只是在帮助我的客户赚大钱,我有两个客户在买刘小东的作品上获利丰厚,一个赚了1亿元人民币,另一个至少赚了8000万元。” 作为市场讯号最敏锐的捕捉者之一,伍劲也从今年春拍的价格信号中嗅出端倪。“3月份纽约苏富比的春拍,张晓刚一件作品只拍到60多万美元,扣除拍卖佣金卖家拿到手的只剩下50多万美元,而他去年秋拍时买入的价格为104万美元。这一项投资,他就亏了50%。”伍劲认为,种种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当代艺术投资板块的上涨已经到达顶部,拐点已经来临。 “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肯定会很‘受伤’。”但伍劲否认有“崩盘”的危险,“虽然这个大盘看起来好像从6000点跌到了3000点,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会亏,因为他们早在1000点就已买入”。“尽管次贷危机的影响在香港虽不是特别明显,但行情的分化已经出现。”伍劲说,张晓刚、刘小东的作品即使是在香港春拍中再创新高,但市场的颓势已非常明显:就是在同场,张晓刚的另外一幅作品低价流拍,刘小东也有作品打了七折成交。 另一位艺术品投资经纪人田恺也认为,当代艺术疯长的行情将面临“拐点”。在这一轮疯长中,一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数十倍、数百倍的价格飙升,比如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2007年底以90万英镑成交,是1996年价格的63倍,而这次的买入者竟是卖出者的儿子,“炒作”游戏几乎成为“公开秘密”。与此同时,二流至四流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也获得了至少20倍的普遍性上涨。 反方 艺术市场大盘是否已接近拐点?这一观点尚存质疑。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对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抱非常乐观的态度:“全球中国当代艺术的成交额不足5亿美元,约35亿人民币,还停留在个人收藏的阶段,相对庞大的金融市场而言,可谓是九牛一毛。相反的,与国际艺术市场其他部分的成交额相比,现当代中国艺术距离真正的爆发尚有非常大的空间。” 6月底,英国弗兰西斯·培根的《三联画1976》,在纽约苏富比夜拍中以8630万美元的天价售出,成为迄今为止当代艺术拍卖最高价格的作品。“乐天派”借此对比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上涨空间。 激辩之2.外国收藏家“套现”预示市场震荡? 正方 敏锐的投资者注意到这样一个信号:从2007年开始,不断有消息称外国收藏家将抛出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去年起,尤伦斯出手曾梵志作品的消息不胫而走。今年4月9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的仕丹莱收藏基金将手里的108件中国当代艺术品悉数抛出。而早在去年10月,美国收藏家霍华德·法伯(HowardFarber)也曾将所藏的44幅中国当代绘画全部送拍。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市场上火爆是西方买家炒起来的,他们培养了多年的市场,现在要来套现了。”朱其指出,从去年开始,迈克·博耐特、霍华德·法伯等大藏家都有抛售举动,显示他们已经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在短期暴涨后已经达到了太高的价位”。 的确,在过去3年里,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飙升令世界“震惊”。2007年底,《福布斯》杂志发表的一项五大热门藏品排行榜,名列首位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品,而越来越多的国际评论家开始给这轮疯长“泼冷水”。不久前出版的英国《星期》(TheWeek)周刊指出:十年来,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势头是前所未有,过去两年更达高峰……其中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升幅最令人咋舌,2005年至2006年之间升达983%,简直陷于疯狂。《星期》周刊评论道:中俄两国的暴发户投资当代艺术品,盲目地将价格拉高了———2000年至2005年间,俄罗斯的艺术市场价格暴涨2365%。 有评论家借此预言,一旦西方收藏家囤积手中数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抛向市场,却无法“套现”,整个当代艺术市场将可能迎来一次较大的震荡,甚至有崩盘的危险。 反方 外国收藏家开始纷纷“抛货”的说法,遭到了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郭晓彦的否定。“尤伦斯夫妇不仅没有抛售手中最主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而且还在不断地物色新的有潜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进行收藏。”迄今为止,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最大的西方收藏家希克,也并未出手过中国当代艺术品。 正如希克所说,最近的拍卖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过去几年涨了7倍。“市场是如此火爆,任何画都可以随便卖出去。”但他希望亚洲艺术市场的暴涨能够尽快停止,并预言“许多作品价格到达高位的艺术家,都将降下来,市场将回归理性”。虽然如此,希克仍然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崩盘的危险,理由是“中国应该还有20年的经济增长期”。 本报记者/李培实习生/张禾根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