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悦:为金石篆刻着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 09:32 人民网
![]() 如今,爱好和收藏传统书法作品和篆刻的人越发多了起来,在今年5月举行的春拍中,甚至有了“金石为开”与历代法书这样的专场。平和简净是如今每个都市人渴望的生活状态,但是很多时候,想拥有如此的心境并不容易,也许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人们开始关注和向往所有带着古风的艺术作品。当打开宿悦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品味之时,人们就会惊讶的发现,一股喧嚣背后的沉静、磨砺之后的精简已经扑面而来。 练就“童子功” 宿悦的名字也许并不被众人熟知,但他很早就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篆刻集于1988年出版发行,康殷先生题写了书名,董寿平、启功、傅大卣等名家题词。1990年他的第二本篆刻集出版,同年,启功先生亲自推荐他加入中国书协。当时,对于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艺术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并被国家级书法组织吸收为会员,无疑是风光和荣耀的。 但是,这一切却并没有让宿悦改变最初的理想,他依旧只是倾心于自己的作品。《道德经》洋洋五千言,气韵一贯到底,阴阳相附、燥润相生。通过书法的表现,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也仿佛离观者更加靠近了,其“致虚极、守静笃”的观点在宿悦的线条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宿悦于书法、篆刻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地不断积累经验,看似古板,但绝对是通途。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很难得的,他耐得住寂寞,不为利益所驱驶,可以说是心无旁鹜。就好像小时候的自己一样,没有大人的督促和要求,只是出于简单的喜欢,他就一心踏入了书法的大门。 15岁时,已在父亲的教诲下学习书法多年的宿悦拜骆舒焕先生为师,只要有空他必到老师家里,静静地听他讲解书法。从书法的笔画形态到篆刻的流派特色,从悬臂运腕到构图奏刀,凡是老师讲过的细节,他都记得很认真,并细腻努力地再现,这无疑为宿悦顺利地进入书法的正途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宿悦回想起来,还骄傲地说:“上中学时,每次一被叫到黑板上写字,就把所有老师都比下去了。”除了技术,老师也时常地向他传授一些历史知识、古典诗词,这些积淀潜移默化地注入了他的头脑当中,使他的心胸与志趣自然而然地开始和古人契合。 宿悦的楷书以柳公权入手,后习褚遂良,用笔方圆兼备,运笔流利飞动。既瘦劲飘逸,又雄浑圆润;结字中宫收紧,四方散开,错落有致,舒展大方。给人细腻轻灵、疏瘦劲炼的整体印象,深得褚书三昧。小楷研习唐人写经,恭录佛经逾百件,分赠同好。他又以行书笔法入楷,渗入了飘宕飞动的意趣,这也可以看出他对“二王”行草书“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特点的独特理解与灵活运用。 为金石篆刻着迷 对宿悦而言,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擅长书法,且精究各体,在篆刻上下过一番苦功的他也同样具有相当的造诣。在宿悦看来,艺术技巧的精微与熟练是无止境的,“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翰不虚动,下笔有由。” 宿悦的篆书曾写《说文》十余遍,《瑯琊台刻石》临逾百回。使他最难以忘怀而晨夜屑屑、寒暑勤勤者当属被誉为“无上神品”的《泰山刻石》。宿悦篆书作品,正是传承了《泰山刻石》的规整秩序、庄严肃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更多了洒脱流美与婀娜飘逸之气。 对于宿悦的这份执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纯博说:“宿悦曾以血书相示,甘将终生奉献于古老的书法艺术。向学之志,昭然可见。他蛰伏陋室,临池治印,勤励经年,新近出版的书法篆刻集,即为他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所获成果的一部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