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塔瘗埋佛舍利的习俗开始在中国流行。不过,按照中国的习惯,印度用罂坛盛放舍利的方式逐渐改变,改以中国式的棺椁供奉。这一变化从北朝经隋代到唐初方告完成。现已发掘的纪年最早的舍利塔基,是河北省定县发现的北魏太和五年(481)塔基,舍利盛放于琉璃钵、瓶和铜钵之中,再置于石函内,埋于塔基夯土中。
武则天“三最”造宝函
泾川大云寺塔基瘗埋的金棺银椁,是当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组,埋于唐武则天延载元年。武则天动用了当时中国制作袖珍金银器工艺水平最高的工匠,选择了当时最珍贵的珠玉宝石,凝炼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智慧,镂金雕银,做成鎏金铜匣、金银棺椁,塔基内建地宫,内置刻有铭序的石函。全套容器共有内外五重之多,金棺座长7.1厘米,重108克,银椁座长10.5厘米,重349.5克。这组金棺银椁,表现出盛唐金银细工的高度工艺技巧。
大云寺地宫的这套舍利石函和金银棺椁,第一次完整地反映了这种变革,在佛教考古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才有郭沫若强调“舍利石函,贵在石函”的那句话。
中国现存佛舍利
今天仍传于世的佛舍利,在中国内地安奉的除泾川以外还有八处。
1.江苏南京阿育王寺舍利。中国建寺安奉舍利,以金陵(今南京)阿育王寺塔最早,该塔建于三国时期孙吴赤乌十年(247)。
2.江苏镇江甘露寺舍利。唐末长庆年间(821─824)润州刺史李德裕在京口(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创建一石塔,将金陵阿育王塔孙权安奉的部分舍利移置此塔。
3.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舍利,该寺创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藏有佛舍利。
4.河北正定县(宋)宁志寺舍利。舍利塔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1969年发现了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静志寺舍利塔的地宫。
5.陕西耀县(隋)神德寺是隋文帝仁寿四年(604)为供养舍利而建,1969年发现舍利塔基石函内置3枚佛舍利。
6.现安奉于北京八大处的第二处灵光寺的佛牙舍利,这颗佛牙在我国已传近1,600年。
7.陕西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1985年于地宫内发现银椁,内置金棺,棺内有2瓶舍利。
8.1984年4月3日,4枚佛指舍利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