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隆福寺长明灯楼-廊坊博物馆
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
“雕刻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隆福寺长明灯楼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廊坊博物馆馆长吕冬梅介绍,这件长明灯楼灯柱雕饰分三部分: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词之后镌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下部各面刻尖拱龛,龛内浮雕伎乐。
吕冬梅表示,这件长明灯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它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石灯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乐又刻经文、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这在唐代石灯中也绝无仅有。
辽白釉印花方碟-唐山博物馆
同时完整保存四件绝无仅有
“目前所见的辽代方碟以三彩器较多,白釉印花方碟非常少见,而同时有四件完整的白釉印花方碟则是绝无仅有,弥足珍贵。”据唐山博物馆馆长鲁杰介绍,1977年秋,唐山市迁安市沙河驿乡上芦村群众在村西挖沙取土时发现了四件方碟,后经当时地区文化局干部到现场收回,归文物部门保管,最终又成了唐山博物馆的镇馆宝贝。
1993年10月,这四件辽白釉印花方碟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刻铭双附耳铜盘-张家口市博物馆
阴刻27字铭文较罕见
折口浅腹,双附耳,耳部饰珠纹及左右对称三线状羽纹……这是一件刻铭双附耳铜盘,同时,它也是张家口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该馆馆长闫玉光介绍,这件铜盘腹饰夔纹,圈足外侈,足外饰一周虎纹。盘内中部阴刻铭文约27个字,笔划较细。
“有这么多铭文,是目前发现的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春秋时期较罕见的。”闫玉光表示,这件文物1980年于张家口市怀来县北辛堡乡甘子堡春秋墓葬出土。
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沧州市博物馆
比故宫藏品年代还早
“北朝时期的青釉龙柄壶国内只有两件,一件在沧州市博物馆,另一件存放在故宫。”沧州市文物局业务科科长郑志利表示,因为比故宫藏品的年代还早,现保存在沧州市博物馆的北朝时期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成了该馆镇馆珍宝。
据了解,这把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1980年1月30日于沧州市第一砖厂取土时出土。1993年9月24日,经国家文物鉴定组瓷器专家耿宝昌先生鉴定为一级珍贵文物。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定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