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色力量助推中国艺术品拍卖V型反转(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21:44  精品购物指南

  其实,红色主题艺术品之所以受到藏家的喜爱是由这一收藏群体的年龄和心理状态决定的。这一类型的藏家大多喜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绘画作品,因为它们强烈、真挚,站在那样的画面前,那个时代独特的氛围、独特的气息会扑面而来。尤其是对于五六十岁的藏家来说,“红色题材”藏品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投资,更多的是它们所带来的回忆,这回忆与画作所承载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那个年代的人们的青春和年少时的梦想有关,与那一代人的成长有关。

  “红色艺术”潜力非凡

  虽然祖国60岁的生日让“红色题材”艺术品在2009年显得格外耀眼,但在此之前,“红色艺术”并不是默默无闻。

  “红色艺术”在国内拍卖市场的兴起还要追溯到1995年,在那一年的国内秋拍季中,颇受人们关注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于1967年创作)以605万元的高价在中国嘉德成功拍出,这标志着“红色题材”油画正式进入内地拍卖市场。而到了2005年, “红色题材”作为一个主题性板块已经成为了国内各大拍行的固定项目,基本形成了一个拍卖专题。如在2005年中国嘉德推出陈衍宁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论影响,此画作无法同《毛主席去安源》相比,但因其所表现出的独特历史事件的纪念意义,仍受到各路买家的追捧,并出人意料地以1012万元的高价被一藏家收入囊中。而在2007年,陈逸飞的《黄河颂》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再次受到藏家的青睐。这件作品经过竞拍者多轮反复争夺,最终以4032万元的天价成交。

  而国庆60周年更点燃了广大投资者对红色收藏的极大热情,红色藏品在今年春拍频频爆出高价。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红色藏品市场价与去年相比实现翻番。如果说市场上红色收藏热是一个抽象表现,拍卖会上的红色收藏可谓是最直接的体现。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就宣布将在今年的秋季拍卖会上推出新中国美术专场,届时将有20余件红色书画藏品及红色油画藏品亮相。

  除此之外,将于11月下旬开槌的北京保利2009年秋季拍卖会也将会出现红色专场拍卖,这也成为其为庆祝祖国60周年特别设置的单元,其中不乏齐白石、陆俨少等大师红色经典力作。而朵云轩也将在秋拍季中推出“红色记忆”新中国美术专场拍卖,拍卖公司更精选了60余件新中国美术作品中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了家喻户晓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的创作者韩和平用油画技法重新创作的组画《铁道游击队》,以及著名版画家董连宝的《毛主席万岁》等一系列红色主题艺术品。

  “红色回忆”昂贵的理由

  与拍卖市场中走红的红色主题画作与文献相比,老百姓眼中的“红色收藏”一般还包括书报刊、邮票、宣传画、瓷器、毛主席像章、“文革”题材书画等在内的众多物品,而这些收藏品也被统称为“红色藏品”。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收藏,只要与“红色”沾边儿的都可以体现出现代人们对于过去那段单纯而又美好时间的回忆。

  在中国,几乎每个普通家庭里都能找到几个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头像、毛主席语录等等标志着红色的物品。这些物件在那个年代放在家中是如此的平凡和理所当然,而人们所度过的也都是与此相关的工作与生活。在经历过社会变革与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后,当人们已经习惯于现在的生活时,人们开始怀念起那段极富激情与动力的时代——老外肩上印有毛主席像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背包;年轻人手中印有劳动光荣的白色搪瓷缸子;《激情燃烧的岁月》《潜伏》《建国大业》等影视作品的火爆无不透露着人们对那段激情的怀念与崇敬。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出现了一些喜爱这类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的人开始大量收藏“红色物品”,但由于多种原因,“红色收藏”在那时并没有形成系统,不具备规模,似乎在那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些东西在将来所具有的价值。

  随着收藏热的进一步兴起,社会怀旧思潮的涌动,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投资热情逐渐高涨。红色收藏品富于时代内涵、历史韵味和信念指向,使收藏鉴赏的过程也成为了解历史、感怀今昔的过程。红色收藏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为当代人及后来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品、工艺品,还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的丰富资料和实物佐证。收藏、整理、研究毛泽东题材的意义及其价值日渐增大,已经形成现代收藏领域中一个重要门类。

  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红色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红色藏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收藏门类火了。据统计,红色藏品现今“身价”让人咋舌,1977年陈逸飞为陈冲等主演的《青春》所创作的电影海报,当时每张售价0.22元,现在售价达5000元/张;八个样板戏的英雄人物形象对开宣传画,当时每张仅售0.11元,现在售价上千元。而像电影版本的革命题材连环画,如《闪闪的红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等,当时售价0.2元/本,如今都要数十元一本。而且愈历史久远愈珍贵,60年代的老版本比起70年代末的再版本,市价高约5倍。

  这看似有些超出人们想象的价格变化,乍一看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将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再看看时下人们对红色题材艺术品收藏的火爆追捧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红色收藏不但是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望,更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丰碑。在经历过动荡和变革、在享受到美好生活之后,人们开始试着发觉那段激情岁月中美好的东西,而藏在内心深处那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则是永远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红色邮票异军突起

  如今在国内收藏界正在掀起一股红色邮票收藏的热潮。收藏界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国内发展迅猛的红色邮票收藏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如果给全国的红色收藏爱好者画一张分布图,遍布全国也并不夸张……

  老当益壮的“老纪特”

  说起“红色收藏”,其中最为众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红色邮票了,虽然其并不算“红色收藏”中最大的一个门类,但是因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而拥有许多的爱好者。

  在红色邮票中,又以老纪特邮票为主。老纪特邮票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开始发行“文革”邮票为止期间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由于老纪特所涉及的时间段是最能表现“红色主题”的年代,因此,在国庆60周年之际,更是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中邮网收藏首席执行官、资深邮票收藏家李国庆认为,“老纪特”邮票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主要原因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使是对集邮有极大爱好的收藏者们也很少花钱买新邮。因此,在当时,纪、特邮票主要用于邮政通信,所以收集信销票相对容易些。如果按照当时集邮人数为100万计算,很多邮票的发行量都在六七百万枚甚至上千万枚,这在当时数量是很大的,但这些发行量巨大的邮票却大多被贴在了人们相互通信的信封上。由于“老纪特”票大量沉淀于通信之中,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众多集邮者回过头来再去寻找老纪特新票时,才觉得其新票的

  存世量已少得可怜,即使是全品相的信销票,有些也要“踏破铁鞋”才能觅到。而像《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风景》《金鱼》《蝴蝶》等大套票,则是更难收齐,一些当年发行量仅2万至4万枚的小型张、小全张如今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珍邮。

  尽管“老纪特”票几乎快成历史文物,但目前确实有不少品种的价格还远没有升到应有的价位,专家认为,“老纪特”邮票的收藏价值不容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收藏理念的增强,“老纪特”票集藏的黄金时代终究会到来,而先期在低价位买进的人也终将会获得很好的回报。

  全国邮市一片红

  许多人将邮票市场与股票相题并论,认为邮票价格的涨跌与股票的沉浮一样,只是没有买卖股票那样刺激。的确,股票有时的确比邮票赚钱赚得爽快干脆,但它是单调的赔与赚之间的较量,这种只为投资赚钱的单一行为与集邮相比,就少了一些味道。

  与前几年在股票市场门口无人问津相同,近几年,邮票市场也正在经历着一场连续低迷的尴尬,但集邮爱好者显然比股民要轻松许多,这正应了一句人们常说的老话:“集邮赔不了钱。”的确,与炒股相比,邮票除了能够保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欣赏和艺术价值。集邮爱好者与投资者在收藏邮票等待投资时,如果价格不够理想,还可以用作欣赏。而不同于股市大跌,股民四散,如果邮票市场不够火热,集邮爱好者还可以趁机补缺捡漏,因为他们不仅是个投资者,更是个收藏者,与普通的艺术品收藏投资一样,如果懂得这门艺术的人,就像上了双保险,他们既可以用艺术品赚钱,又可以将这些艺术品用来欣赏,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太大影响。因此,在目前邮票市场逐渐回春或即将出现高潮时,许多曾经不计市场走势的邮票收藏者能摇身一变成为赢家,而这也使国内的邮票市场的前景变得非常乐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