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夏斐
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稳居江南艺术品拍卖头把交椅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日前再获殊荣——中宣部近日公布了全国宣文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名单,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入选第二批“四个一批”经营管理人才。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等部委在宣文系统人才建设领域推出的重大举措。陆镜清在艺术品市场拼搏了 30 年,他是西泠拍卖的股东,又是经营团队的领头人。 2004 年,钟情杭州文化的陆镜清,放弃上海朵云轩的邀请,与西泠印社共同筹建西泠拍卖。自 2004 年底成立以来,西泠拍卖充分抓住文化体制改革和国内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赋予的良好机遇,高标准、高起点地介入艺术品高端市场。 2005 年 7 月首拍以 1.96 亿的成交额赢得“江南第一拍”的美誉,一举跃居国内先进行列。
4 年间,西泠拍卖先后推出 8 场大型拍卖会,不断创下长江以南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新高,形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北看嘉德,南看西泠”的格局。特别是去年受到国际经济危机对艺术品业市场的冲击,西泠拍卖顶住压力,春秋两次大拍均以国内艺术品拍卖最好的成交率,成为引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陆镜清也因此获得“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风云人物”和“杭州生活品质主题点评”年度人物。目前,他正在筹划建立西泠印社的文物交易中心和艺术品资料中心。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艺术市场也跌宕起伏,陆镜清认为,通过这场危机的洗礼能更加增强自身的生命力。“这是一个机遇。今年西泠拍卖将迎来成立 5 周年,我们的秋拍可望冲刺 3 个亿。”就在上个月,日本《朝日新闻》也专程来杭采访陆镜清,认为西泠拍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格局,而西泠拍卖连年来的业绩已经使杭州成为除北京之外中国最重要的“文物交易中心”。
陆镜清认为,无论是使江南艺术品中心转移到杭州,还是在冲击中以较好的成绩维持艺术品市场的稳定,都是西泠拍卖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感也得到了认同。在中国证券报与门户网日前合作发布的“读者心目中最具社会责任的拍卖行、画廊”里,西泠拍卖就名列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