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稚怡
Borie路41号,夏尔隆区,波尔多。
如果说波尔多是法国红酒的灵魂之所,夏尔隆(Chartrons)区则是灵魂之所的入口。从18世纪开始,得天独厚的近港口位置使得世界各地的酒商在这里安营扎寨,这里也成为波尔多现代红酒贸易的发源地和进出口红酒的必经之地。一座座白色硬石质地的法式别墅,既曾经是酒商的府邸酒窖,也是他们谈判,组织品酒和沙龙的会所。
造访位于夏尔隆区内的波尔多红酒与红酒贸易博物馆不仅能使一个陌生的旅客马上感受到古老的红酒传统,也能带你在短短的参观中弄清红酒贸易的来龙去脉。
博物馆有一个巨大的木门,进门后立刻发现其内部更是别有洞天。首先是敞亮的厅院,四壁由大块银色石材砌就,显得庄重而华丽。这里既是接待客人的大厅,也是方便往来酒商车马货物的进出通道。在博物馆馆长贝卡斯达汀(Pécastaing)先生的陪同下,顺着华丽的带有黑铁镶花扶手的走廊走下台阶,我们便从“贵族气派”的大厅来到了有些阴湿却货真价实的旧时酒窖。博物馆的展厅部分正是由这三个美丽的半地下拱顶酒窖构成,每个酒窖都分别收藏了各具特色的珍贵历史文物。旧时的布景以及现代的工具,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2000多年前至今波尔多葡萄酒的贸易发展史。馆内还具体介绍了波尔多地区葡萄酒与贸易发展的体系,18和19世纪葡萄酒批发商的家族历史、葡萄酒的不同分类、夏尔隆街区酒库的硫革命与酿酒工作、波尔多港口与葡萄酒的出口。
在波尔多,城堡和酒一起走过了2000年。这里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酒葡萄园中心, 有超过12万公顷的葡萄树和400个贸易点。事实上,贸易商、酒葡萄园种植者、土壤,甚至他们的语言,都在参与这个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更有趣的是,我发现在博物馆保存的一张1743年的旧地图上,一道护城墙把波尔多泾渭分明地分成了内城和外城。夏尔隆区在那个时代还属于外城,而内城则只限于皇宫贵族居住,不支持个体商业活动。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葡萄酒贸易开始在外城蓬勃发展。正如19世纪初的法国作家维尼所描述:波尔多蔓延的河岸线,开始被林林总总的新住宅所覆盖,直到海边,那也正是我们的红酒入海出关的地方。
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账本上密密麻麻地用意大利文记载的往来业务。我了解到,波尔多的红酒贸易从古至今,体系完备,分工详细,权责分明。尽管现代贸易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贸易的方式,但波尔多的经营体系却没有多大改变:葡萄园种植者(Vigneron)或称庄园主,分布在地区各地,他们一般只负责种植和酿制。而对葡萄酒的输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另外两个角色,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经济人和代理商。经济人(courtier)是最了解这片土地的人,对于波尔多地区的居民来说,这是一个类似神甫的角色,一份神圣的工作。由于此项工作一般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族事业,因此他们也最了解葡萄酒的年份和质量,他们负责为葡萄酒年度评分和制定价位,并推荐给下一个环节的关键人物——代理商(Négociant)。代理商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人,由他们负责酒的出口和贸易。这两个古老的角色保留并发展了几百年,即使是现在,你要想去买酒,大多还需经过代理商,某些上等酒庄甚至没有权利直接将自家的陈酿卖给上门客户。
每年的9月到10月是葡萄收获的季节,葡萄酒在此时开始酝酿,到次年的一月,各家葡萄庄园主会邀请经济人和行业人士来品酒。对他们来说,这既是传统的庆祝,也是对当年葡萄酒做出评判认定的一个专业步骤。经纪人品酒之后就对当年酒的质量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庄园主再考虑是将葡萄酒入樽还是继续储存。谈到这里,馆长深有体会地提到了红酒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那就是谦卑与信任。在这个靠天吃饭,与自然打交道的行业里,即使是顶级酒庄,拥有最优异的自然地理环境,种植者仍然对自然怀有敬意,保持谦卑,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当年的葡萄是否能获得优异的品质。同时,酒质的好坏也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品尝认定才能推广,庄园主是没有权利自己走出去卖酒的。所以,信任——在各项环节之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内还存有一份完整的1855年酒庄分级表。说到这张让八大名庄全部归属波尔多的葡萄酒行业宝典,想必中国的收藏家们对它并不陌生,我也很想知道当地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名庄和收藏的。据馆长介绍,1855年分级表制订后只有过一次变动,就是1973年“木桐”庄(Chateau Mouton-Rothschild )的升级。当年“木桐”庄从二级酒庄破格晋升为一级酒庄,在业内曾引起轩然大波,这也成为葡萄酒历史上唯一的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老黄历”提出异议,随着自然环境、种植手段的改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终身制的等级制度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葡萄酒的热情与好奇。与各位爱酒人士分享佳酿,切磋其中奥妙,找出适合自己口感并有收藏价值的那一款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美酒佳酿。
参观了博物馆,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文中数次提到的博物馆馆长贝卡斯达汀先生吧!我想大家一定没想到,这位馆长先生并不是想象中的一位几乎把毕生精力都耗在博物馆里的老先生,而是一个热情、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和他在一起聊天,你会恍然从几千年的红酒历史中走进现代都市。其实,古都波尔多的红酒博物馆的建成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3年!这是贝卡斯达汀先生将商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心愿——让喜爱葡萄酒的人了解葡萄酒背后的历史,了解波尔多红酒的传统精髓。
外面是初春的波尔多。如今的夏尔隆区虽已没有了旧日的酒客,却多了踏春寻古的游客。红酒博物馆算得上是“波尔多一宝”,葡萄酒的世界是如此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