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丹青:迟到的中国当代艺术生猛夺目(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19:57 南方人物周刊

  以我的寡陋,以上经验很可能片面。股票、拍卖,在美国是一小撮人的话题,中国市民街头巷尾谈股票,中国艺术家群相谈价格谈拍卖,人家会闹不明白。除了很年轻的艺术家,我已不太能遭遇只谈艺术的傻逼。为了不犯傻,我也学会东拉西扯,尽管除了多年师友,我和艺术圈久已不来往。

  这世道真是疯了:两群色鬼,从早到晚谈女人,或完全不谈女人。

  人物周刊:也有一些藏家认为某些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被低估了。您认为50年后,会追认出几位中国的杜尚或者安迪·沃霍么?

  陈丹青:假如真有谁被埋没,那是浪漫的故事。眼下的剧情足够跌破眼镜,但并不浪漫。大欠公正的是对老前辈。民国画家、共和国第一代老画家,许多名角至今不在市场名单内。西方则除了凡·高、塞尚那一辈,此后几乎没有委屈过哪位真正的天才。

  当代艺术几乎无所不为,但并不自由

  人物周刊:据萨奇画廊统计,中国现有两万多位画家,每年至少1万名学生从美术院校毕业。但北京和上海的当代艺术画廊加起来不到200家。如果您现在刚毕业,会是什么心态?

  陈丹青:中国艺术学院的增长比画廊数增长快。如果把全国各省市非人文类大学的艺术生源算进去,再划去设计类实用美术学生,每年纯艺术毕业生不止1万名吧?我的学生求职时找的都是林业、政法、农学院等等大学属下的美术学院。我不知道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有这么多艺术学院。我要是现在毕业,心态大约就跟一条野狗一样。虽然我不确知野狗有没有“心态” ,但我记得它们的眼神。

  从成才率看,千分之一的画家能卖画,能自谋生路,便是谢天谢地。目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机会既不太多,也很不少,我刚回国时还在上学的青年,好几位已经一幅画能卖数万元,甚至更多,当然,这些个例画得很不坏。总之,一个暧昧的成功游戏忽然降临,但一个淘汰机制还没以正常方式出现。何止艺术,太多暧昧的行业和个人在中国受惠于近年梦境般的市场,如藻类……论人口概率,西方艺术家远多于中国,论艺术家的成功概率,则中国人似乎高于西方同行,别忘了,没一个国家有如此庞大的学院系统和官方机构长期承受千万艺术家的职业“流量”,而且还会承受很久。就税收看,美国政策对艺术家优惠,因为贫穷艺术家占绝大部分,年收入往往低于交税额。

  人物周刊:巫鸿曾经提到过“作品化”的危险,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着急,没事儿就要做大作品,这很让人担忧。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陈丹青:谁要画得大,请尽管大吧。绘画的驱动力部分是体能而不是智力。只是再大的画大不过广告,如今电脑喷绘广告可以大到覆盖整座摩天大楼。八九十年代欧美也作兴制作超尺寸大画,原因很简单,现代画廊和美术馆展览空间是过去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近十多年大画不那么时兴了,我在纽约画廊见过邮票大小的油画,画得好极了。

  我是画大画的一代,14岁就在大型工厂制作的六七米甚至十来米大铁板上画领袖像,毛主席的眉毛就有一米多长。中国艺术家眼下兴致正高,加上着急:瞧着同班或下届毕业的哥们发迹发财,你便是菩萨投胎也难装得若无其事。往大了画吧,要是卖不了,很快你会发现没地方存放这些又大又沉布满灰尘的废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