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官僚进阶典范:陈雨露

技术型官僚进阶典范:陈雨露

第19期

2015年10月21日15:30

  导读:还有一个月就将年届49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即将迎来个人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次转折。这位当年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校长,即将告别生活学习工作过30年的校园,走进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2号,出任人民银行副行长。

技术型官僚进阶典范:陈雨露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新浪财经表示,陈雨露教授是国内一流的金融学家,在经济学研究尤其是金融学和国际金融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此前曾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加入央行,将有助于央行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陈雨露教授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亲自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这也将有助于央行今后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更好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事实上,从大学校园到政府部门,从专家学者到高级官员,在不少国家已经是一种潮流,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也曾在多个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
翻开陈雨露的履历,学科骨干、海归精英、金融专家是陈雨露最鲜明的标签。据了解,出生于河北省的陈雨露,祖籍是广东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建阳村,其父陈辉自幼在建阳村长大,从空军转业至河北省藁城工作。陈雨露家族是建阳当地望族,是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家族数代文人辈出。

      陈雨露2011年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时,曾有当地媒体采访过陈雨露的族亲。据报道,陈雨露的高祖父传经公是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贡元,也是粤东知名书法家。曾祖父家楷公在光绪二十四年获岁荐,至京城国子监深造。祖父训谦公陈恕是澄海知名教育家。

      陈雨露的伯父陈晓中也是建阳村走出去的学子,1955年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天文馆工作,曾任北京天文馆馆长,退休后任名誉馆长。

农村青年成长为最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长
陈雨露在一篇访问文章中曾回忆道:“我父亲是广东潮汕人,他高中毕业以后到了北京成为一名空军战士。1956年,因为我们家是地主成分,当时祖父又在香港,有海外关系,父亲就被迫转业到河北石家庄。”

      年幼的陈雨露曾随母亲下放到河北省一个叫做阳台的偏远小村,陈雨露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983年,他才通过高考入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当年参加高考时,陈雨露的数学成绩得了满分,而他本人对数学也特别感兴趣,作为文科考生的陈雨露选择了对数学有相对较高要求的金融专业。

      尽管高考报志愿多少有些懵懂,然而一学上金融,陈雨露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由此走上了一条研究金融的人生道路。这个真心热爱金融的青年一头扎进了专业研究中。1989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历任人民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人民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11月,时年45岁的他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当时是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校长,位列副部级。

技术型官僚进阶典范
前有易纲,今有陈雨露。在众多部委当中,人民银行开学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自由流通风气之先。正如一位金融圈人士所言,央行已成为当今财政金融技术性官僚最大阵地。其实,校园与政府,江湖与庙堂,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一种时尚,美国前有萨默斯,后有伯南克,均是一时典范。这也是技术性官僚与一般行政官僚最大的不同之处。

      陈雨露与央行的关系颇深,作为经济学家的他,曾于2012年3月到2015年6月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目前,人民银行 共有4位副行长:易纲、潘功胜、范一飞和郭庆平。其中,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易纲分管外汇政策,潘功胜则分管征信。目前尚未获知陈雨露履新后将会分管哪些部门。其中,潘功胜、范一飞与陈雨露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友。

金融领域研究成果颇丰
陈雨露学术兴趣涉及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和固定收益金融工具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他曾积极倡议开设金融工程与信用管理专业;当时院内领导班子就此有过意见不一致,而陈雨露坚持此两个专业研究的金融微观领域,或许它们比较窄,但特别实用,属于金融领域的精华部分,在国外颇为盛行,欲与国际接轨必先培养一批掌握高端技术的精英。

      近几年,他更为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国际金融领域的问题。在其主导下,自2012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每年6?7月都会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有媒体消息称陈雨露在央行任职仅为过渡,并无具体分管业务,此后陈雨露或将接替朱民进入IMF任职。其实这是后话,业内人士更期待陈雨露履新后给央行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针对货币政策曾多次表达过观点
人民币将在两年内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2015年7月,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交通银行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上,陈雨露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加快,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或许在两年内就将赶超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而且人民币很可能成为新的特别提款权的篮子货币。他同时建议,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问题:今年5月,瞭望智库刊发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的文章,他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光明前景,市场是认同的;对于吸纳人民币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大家也是公认的;那么,拦在SDR与人民币之间的障碍究竟是什么呢?这也是金融界各派观点争来争去的焦点,即货币篮子的筛选标准,是执行标准的程序,这样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问题,并不是原则问题。就像拉加德总裁所说的,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问题。

      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未来走向需看数据:在今年两会上,陈雨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还将维持中性,稳健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没有变,以防止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他称中国经济应保持6-7%的平稳增长速度。但他同时指出2015年可能有些特殊。

附:陈雨露简历
陈雨露,男,籍贯广东澄海(今汕头市),1989年1月参加工作。2005-2010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2010-2011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青联副主席;2012年3月起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2年7月,当选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陈雨露学术兴趣涉及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和固定收益金融工具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代表作有《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现代金融理论》、《国际金融》等。
(综合金羊毛工坊、经济观察报、汕头特区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