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后三码不能轻易告知别人

2013年06月20日 08:0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去东南亚刷过卡的,银行喊你回家换卡!”网上这句略显戏谑和地域歧视的话,背后有个严肃而全球化的问题:信用卡的海外盗刷。

  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老二”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办信用卡的,出国消费的,家常便饭。但不少人度假归来回到家中时,却像吃了苍蝇般收到短信提示:您刚刚在某国刷卡消费XX元。这往往会让海外购物省钱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瞬间消失。

  卡在兜里,人已回国,海外消费却发生了。这种情况,远不止出现在到过“东南亚”的人身上,即便是在“相对安全”的美国刷过卡,同样有人信用卡被盗刷。更有甚者,有人一步国门没出过,信用卡竟在几万公里之外的某国被刷。

  虽然没有权威统计,但每年中国信用卡被海外盗刷的次数,一定是海量。百度[微博]一下“信用卡海外盗刷”,有超过200万条相关内容。贴吧论坛微博里,充斥着各种诉苦帖,以至于有保险公司适时推出了“信用卡盗刷保险”。

  刷卡时的方便快捷,盗刷后维权时的费事费时,巨大的落差只需经历一次,足以让人产生放弃信用卡的念头。如何防范盗刷,成为持卡者的必修课。综合不少案例发现,信用卡被海外盗刷,既有窃者的“高明”,银行告知义务的不到位,也有持卡者对信用卡专业知识了解不够的因素。

  媒体报道,一名网购者收到卖家的退款提示,被要求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背面的三个数字(后三码)。将如上信息发去不久,他收到了信用卡在海外消费的短信提示。一般而言,国内使用信用卡要输入密码,“后三码”几乎用不到,而在国外或海外网站购物,有卡号、有效期、后三码,就可产生交易。“后三码”轻易不能告知别人,否则容易被“克隆”后盗刷,这个常识不少人并不了解。

  随着“魔高一丈”,新式的盗刷案例还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银行改进防盗技能,并及时告知用户。目前,在银行汇款时,防止诈骗的语音提示已耳熟能详,但有关防止信用卡盗刷的知识性提示,仍不到位——有朋友办过多家银行多张信用卡,几乎从未收到银行的主动提示。

  有些告知义务,还应包括商户。一位朋友在一家国际知名航班上刷卡购物,回国后收到第二次短信消费提示,此次消费金额与在飞机上的购物完全一样。“一次购物,两次刷卡?”这难免让人担心——信用卡是否被克隆复制,被航班工作人员盗刷?后经沟通,航班在解释了一通技术性问题后,告知“只扣了一次钱”,尽管有两次刷卡消费提示。而如果在机上刷卡时,空乘即将相关信息告知消费者,则可有效避免客人的紧张情绪,以及对航班的不信任感。

  信用卡被盗刷后,受害者的焦虑等待往往漫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财产和精神损失,又想享受信用卡的方便,除了指望银行提示,期望商户告知外,可能最重要的,还是多对这张卡片增加了解——尤其是在出国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官员强奸11名幼女被执行死刑
  • 体育曝卡马乔最早年底走人 科比最迟12月复出
  • 娱乐港姐二轮候选佳丽秀彩妆变白富美(组图)
  • 财经央视驳高房价利于穷人:迎合多套房买家
  • 科技传微软收购诺基亚谈判破裂:价格未谈拢
  • 博客70%年轻女性是大叔控 日本邮局送歉条
  • 读书1949中国黑帮的末日挽歌:江湖(全)
  • 教育704所高校各学科排名 宁夏高考成绩查询
  • 育儿5岁幼儿被遗忘在幼儿园接送车内昏迷死亡
  • 叶檀:中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 徐斌:财政货币化是大趋势
  • 姚树洁:为何许多中国女孩愿意嫁大叔
  • 陈杰:中国城镇住房四大问题如何解决
  • 周彦武:金融危机就在月底
  • 潘英丽:股市变革是金融改革突破口
  • 陶冬:盖茨比曲线与机会的固化
  • 王东京:工业文明的代价已不堪重负
  • 刘泳华:信房价跌半不如信国足赢球
  • 叶檀:不动产登记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