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断供典型案例 |
——“房子卖不到30万元,但她却欠了银行40多万元的贷款。”
深圳李小姐年初按揭购买一套40多平米的一居房,每平方米11000多元。但现在,新开楼盘售价只有6888元,跌幅超40%。在交了3个月月供后,李小姐决定断供。李小姐说,房子卖不到30万元,但她却欠了银行40多万元的贷款。
——“谁都担心断供的后果,银行和我都是无辜的。”
今年2月,周强只付了一成的首付5万多元,便买下了一套一房一厅的房子。此后,新推出楼盘的价格一路狂跌。“现在房子跟价格不匹配,我认为这是一种欺骗。谁都担心断供的后果,银行和我都是无辜的。”
——“去年花170万买了一期的房子,按三期的价格,现在只值110万。”
6月的深圳,一位业主在论坛上发出如此哀叹。这位在房市的跌宕中单账面损失就已经高达35%的业主说:“要减少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断供,让银行收回房子。”
——“即使房子被拍卖了,小邱还欠银行10万元。”
小邱的房子原值80万,贷款56万,市值仅50万。即使断供卖出房子还房贷,房子现在最多能卖到45万左右,仍欠银行10万元。
|
关键数据 |
中国银行的深圳分行提供了一个数据,它们个贷的烂账率大概是0.5%,比去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据介绍,2005年到2007年间,深圳炒房客3年大概购入9万套房,而这9万套可能出现断供潮。
“如果现在房价再下降20%,”尹香武说:“银行受不了,现在整体个贷额2000亿元,断供630亿元。” [详细] |
市场新闻 |
>>上海房交会惨淡落幕 房价再跌一成
>>新华社评论文章:岂能房价一跌就喊救市
>>均价数据失真 广州房价走势更迷茫
>>深圳:5月份房价比去年最高点下降36%
>>工行报告称房价短期内普跌
>>京沪深齐堵二套房贷政策执行松动
>>北京银监局警告有意松动第二套房贷政策银行 |
小调查 |
|
相关专题 |

深圳房价赌局

争议中国房价拐点
|
|
|
房价下跌 供房者日益增多 |
|
♠ 深圳断供者半年账面亏18万 面临银行起诉 |
房价一再猛跌,负资产、断供等字眼便频频见诸报端。没有人想成为“负资产”,也没有人愿意冒险选择断供。但楼价下跌等原因使一些业主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有的是义无反顾,有的则忧虑重重。
更多的投资者不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某业主手中握有几套房,其中一套买入的时候是300多万元,现在200万元也卖不出去,该业主已加入了断供行列。[全文] |
♠ 深圳购房者标本:断供将再欠银行10万 |
断不断供?这是摆在小邱面前的一个难题。继续供下去,过高的月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如果不是仍住在父母家,他早就顶不住了;选择断供,不仅20多万的首付打了水漂,而且还要背上10万元的债务。[全文] |
♠ 断供潮一触即发 观望者随时加入 |
从李小姐那里,我们可以发现,断供对购房者来说,意味着给银行的首付款和每个月的还款,全都打了水漂,更严重的是她的名字从此会打入银行的信用黑名单,以后再办信用卡、办贷款,都会是个麻烦,深圳目前到底有多少购房者断供?我们现在还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断供者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全文] |
|
银行反驳:情况并不严重 |
|
♠ 深圳部分银行再度澄清:断供并不严重 |
深圳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分行行长向本报记者透露,现在银监局正在逐家银行排查,去年有违规贷款的分行压力都比较大。但真实“断供”情况并不是外界猜测的那么严重,事实上几乎没有分行因为“断供”问题面临压力。[全文] |
♠ 上海银行业:房贷断供只是个别现象 |
有媒体日前报道,深圳地区因房价大幅下挫导致银行房贷出现断供。记者于上海多家商业银行采访获悉,断供在上海还只是个别现象。但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上海市楼市交易量持续萎缩,如果7、8月份无明显上升迹象,银行方面将有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房贷风险。[全文] |
|
回放—千亿房贷断供孰真孰假 |
|
♠ 事起:网上盛传“深圳千亿房贷断供” |
近日,一篇名为《断供已过千亿次贷危机浮现》的博文在网络上热传,作者“风语的天空”写道,虽然“进入5月深圳房地产市场平均每天的成交量在300套以上”,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象”。“风语的天空”称,根据去年某银行总的放贷额和蛇口片区所占的贷款比例进行估算,估计该银行目前在个人住房贷款这一项上所产生的坏账,就已经达到200亿。“一家银行所产生的坏账就达200亿,那深圳这么多家银行,坏账最保守估计也过千亿。” |
♠ 媒体跟进:负资产危机出现 深圳楼市面临断供(南方日报) |
在上月中旬,本报已关注到“断供”问题,曾推出相关报道反映市场隐忧。如今,记者了解到,这种隐忧已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突出反映在“负资产”的迅速蔓延上。
“负资产就是资不抵债,即随着房价的下跌,物业的市价低于原来用来购买物业时的借款,即使借款人把物业转卖,也不能清偿银行贷款,此时他的房屋便是‘负资产’。深圳这种情况已经比较明显了。”[全文]
|
♠ 深圳开查房贷坏账 称情况比传言要好 |
之前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的深圳房市的节目中,记者发现四大行在房贷发放上政策都有所松动,最近又有传言称深圳市的银行房贷坏帐最保守估计也过千亿。针对这些疑问,深圳开始清查区内商业银行坏账水平,据深圳银监局相关人士透露,肯定不到市场传闻的千亿之巨。[全文] |
♠ 业内人士驳斥千亿断供之说 |
据多家银行介绍,由于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导致一些供楼者、尤其是炒家处于被动境地,但他们不会轻易断供。一位行长介绍,他们有一客户,共有11套房在供,房价下降后,他及时卖出两套,大大减轻了供楼的负担。这位客户表示,如果房价继续降,就再出手一两套。据了解这是众多炒家的应急模式。而那些正常的买房自住者,就更不会轻易断供。[全文]
|
|
特别关注:跌势下的炒房族 |
|
♠ 炒房客的惨痛代价:从亿万富豪到深圳民工 |
2006年到2007年6月,在深圳房价节节攀升的汹涌浪潮中,他们在房子来回倒卖中与房价一起疯狂,成为房价上涨的幕后主力推手之一。而今,浪潮退去,从去年10月份以来,深圳房价整体下跌超过30%,多数炒房客也成为裸泳者。
李金东就是其中一个被深套而猝死的典型,如今他成了住每月300元农民房的清贫一族。……[全文] |
♠ 深圳房贷断供调查:八成炒房客成负翁 |
断供千亿的传闻把深圳的银行推到风口浪尖。如果说炒房者、开发商和银行之间已经展开一场一损俱损的“囚徒游戏”,目前看来,这场死亡游戏相当惨烈。地产商说,要死也是银行先死;银行说,贷款人无论如何也逃不掉……[全文] |
♠ 炒房被套 600万元缩水三成 |
本来以为投资可以赚一笔,结果600多万元投进去现在缩水成400万元左右。昨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不少投资房产者被套牢,不仅房子卖不出去,每个月还要支付数万元的利息。无奈之下,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解套。 [全文] |
|
各方声音 |
|
♠ 冯海宁:房贷断供是楼市集体责任缺失 |
虽然政府主导着楼市调控,但楼市的主角不仅是政府,还有开发商、买房人、银行等相关利益主体。要想让楼市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共同努力。深圳房贷断供增多现象表明,这不仅是一方责任缺失,而是集体责任缺失。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楼市是极其不健康的,也是很让人忧虑的。 [全文] |
♠ 深圳断供潮一触即
发 会否影响楼市调控 |
面对今年以来的楼市衰退,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提出了减免交易环节税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救市”建议,但是立刻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甚至在网上引起了一场争论,尹香武认为如果金融不放松还要下跌,如果现在房价再下降20%,断供630亿元,30%断供影响面就比较大了。 [全文] |
♠ 王毅:断供门是对银行业集体预警 |
深圳的银行业会不会有这样的风险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前不久媒体报道的深圳炒房亿万富翁最终沦为农民工,就是这方面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一方面,是银行无限看好深圳房市,一度过于放松房贷,导致不少零首付之类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是随着深圳房价的下降,相当一部分供房者资不抵贷,成为负资产者。 [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