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与证券市场影响机制(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01: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就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来说,股票价格上涨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当然还存在其他的影响,但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虽然证券市场价格上涨促进了企业融资,但如果涨幅超出了一定范围,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下和股票市场风险的过度积累,必须有所警惕。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和证券市场影响机制之间最为核心的传导机制在于外汇制度,包括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储备制度和资本管制制度。另外,大力增加股票等资产供给也是较好的平抑办法。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化解方法。 1、 改善汇率形成机制。汇率的政府决定或者有管制的浮动往往会低估或者高估币值,如果没有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央行就要干预市场稳定币值。但市场资金的套利活动会持续存在,干预的成本会逐渐加大。目前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只是一个与现行外汇体制相适应的银行间结售汇头寸平盘市场,而不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真正的“交易市场”。 因此,为市场提供币值价格信号是“解脱”央行的最好办法。需要积极发展外汇市场,完善即期外汇市场,建立远期外汇市场。加快市场产品开发,为外汇衍生品的推出奠定基础。远期市场的存在有助于为规避汇率风险的机构或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的便利,更有助于为中央银行进行市场干预提供中介,减轻央行吞吐负担。可以采取坐市商制度,只要交易性收益大于成本就是可行的,可以利用内部数据,提前进行布局。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尽可能形成币值的随机波动,加大投机资本的风险。不能让市场形成稳定而强烈的预期。目前人民币稳定升值的办法就是不合时宜的。正如Frankel(1999)所说,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会适应所有国家或所有国家的任何时候,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就显得没有必要,也是有害的。 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需要利率市场化的配合,需要稳步扩大同业拆借市场规模,逐步放开其进入限制,扩大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增强其反映真实市场利率的可信度。大力发展债券(国债、公司债)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债市场,卖出国债买入人民币,来抵消大量收购外汇而多投放的人民币,稳定货币供应量。建立发达的短期货币市场,并灵活运用短期利率进行货币市场操作,通过提高利率(贴现率)或发行高利率的短期信用工具(如国库券),将资金从外汇市场吸引到货币市场,从而减轻外汇市场上的需求压力。 2、 改革外汇储备制度特别是结售汇制度。央行结售汇制度变相鼓励企业增加出口,承担了企业应该承担的汇率风险。不仅使汇率风险集中在央行,而且阻碍了外汇市场的发展。在此制度下,一切流入的境外资金在入境之前都必须兑换成人民币,大大增加了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造成流动性过剩,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 为了彻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由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外汇转变,由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向有条件的对外投资转变。允许中资企业适当持有现汇,将有利于发展外汇市场和分散汇率风险。2006年4月,人民银行推出了调整外汇管理的六项政策(放宽企业开立外汇账户和账户余额的限制、放宽个人经常项目购汇的限额、放宽对企业境外投资用汇的限制和资本项目的用汇限制等),表明了外汇管理正在向市场化和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循序渐进地迈进。 增加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分散美元贬值风险。投资欧元等强势货币资产,与欧盟、日本等美元资产较多国家国际组织共同抵御美元攻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