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01:47  金融时报

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展望

  美元、人民币和世界货币

  唐双宁

  一、问题的提出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外,再有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虽为历史形成,但已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

  二、美元霸权之前的世界货币

  早期的国际金融制度建立在贵金属充当世界货币的基础上,实行以黄金和白银为国际货币的复本位制。十九世纪开始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由于黄金稀缺而采取银本位制)。由于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镑亦成为国际清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1929年的大萧条及英镑地位的动摇,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期,形成几大货币集团——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等。集团内部各成员国的货币与主导货币如英镑、法郎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而英镑、法郎和美元之间则实行浮动汇率,英镑、法郎和美元在各自的货币集团内部成为中心货币。

  三、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占世界3/5,GDP占世界1/2,经过国际金融会议协商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除货币储备机制、汇率安排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外,最为重要的是“双挂钩”机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欧洲列强经济极为衰弱及其他殖民地国家尚未完全独立的背景下产生的。“双挂钩”机制和货币储备机制为日后美元的霸权地位打下基础。

  四、三十年“河东”——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与美元主体地位的“涛声依旧”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了近三十年,与此同时它的缺陷也逐渐暴露:一是美国对外负债增长快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造成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汇兑本位规则无法执行。二是固定汇率刚性和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的矛盾激化。为了维持汇率波动幅度,成员国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必须积累一定量的美元储备,特别是逆差国为此要牺牲本国的经济目标。然而美国却是例外,可以通过输出美元弥补逆差。这种不对称性造成了各国利益矛盾,并随着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美元危机频频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于1971年解体,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开始自由浮动。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了既成事实,正式开始了牙买加体系时代。但是由于美国依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三十年,美元主体地位“涛声依旧”,仍然享有全球最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仍然是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的标准,仍然是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仍达63.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