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第19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之一的“华交会”,与以往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相比显得极为冷清,部分纺织品企业空手而归。出口总成交比上届下降39.06%。
2008年,外贸出口为GDP增长的9%贡献了2个百分点。在每次经济危机打击后,发达国家在恢复阶段都会出现储蓄上升消费减少的局面,勒紧腰带过日子。这也意味着,即使危机结束,中国出口的恢复仍需相对漫长的等待。
密切关注全球贸易情况的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在今年全球贸易量下降9%的情况下,中国外贸零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的对策,一是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一是重启对出口企业的出口倾斜政策。
“现在出台的政策只是逗号,不是句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华交会”高级研讨会上表示。据他透露,国家将全面梳理目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帮助企业减负担、增信心。
减负担首先意味着减税,或者退税。中国财政部3月29日公布了纺织服装、金属、钢铁和石化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幅度,其中,将CRT彩电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第六次上调出口退税率。
提高出口退税率虽然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负担,但也容易遭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在3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与UL公司联合主办的“帮助中国外贸走出下滑困境”论坛上,参会的商务部研究中心、社科院政治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均提到,应该权衡税收财政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并担忧片面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事实上,这种抬头既含有国际方面的,也含有国内方面对于出口退税率的一再使用。
自去年11月G20华盛顿峰会20国集团签署承诺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以来,20国集团中的17个国家,已经提出和(或)实行了约78项贸易措施,其中有66项有限制贸易的内容,47项贸易限制措施最终生效。事实证明,只要世界经济不复苏,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愈演愈烈。
中国也有一些具体行动,表示出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诚意。2月24日到3月2日,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任团长、200名企业家组成的采购团先后到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采购,共计签下约130亿美元的采购单。陈德铭表示,面临经济寒冬,应该“抱团取暖”。
《中国新闻周刊》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在4月2日G20伦敦峰会召开后,中国贸促团将前往美国,进行另一项大单采购。
人民币和中国的机遇
在“危”中,中国看到了更多的“机”,在美元贬值的危机下,中国更加适时地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又被称为“人民币先生”。历任央行行长,也只有周小川获此称号,可见他作为人民币代言人的公共角色分量。
在G20伦敦峰会之前,周小川更首先表明了中国态度和立场。3月23日,周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周小川的目标,直指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半年内购入3000亿美元国债的决策。这个被形容为开动印钞机的举措,直接危及中国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紧随其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中国将与各国加强合作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官员的表态,一个是关注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资产安全,另一个是启动人民币的国际化,G20伦敦峰会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社科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早在2004年,“欧元之父”蒙代尔就为人们描绘出一个全新货币体系,认为人民币是新货币体系的主要推动者。目前美元的贬值,自然会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早在2005年,就开始进行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调研工作。目前,已经有多份报告递交国务院相关部门。
人民币的国际化旅程虽然还很漫长,但人民币的区域化已然开始。所谓人民币区域化,是指在边界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
比如,去年年底国务院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是人民币区域化的一个标志。
今年的危机和美元的持续贬值,显然使中国政府加快了这一节奏。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而这,距3月2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才仅仅不到一周。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很显然,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
“强国决定强币。支撑一国货币地位的,是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中国应牢牢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中国显然不会错过这一机遇——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个好消息是,周小川提出的设立“超主权的世界储备货币单位”这一设想,得到了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响应,并获得联合国和IMF等国际组织的认同。
中国声音日益受到关注的原因,是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的重要贡献。包括前述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一系列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举措、以及中国贸促团赴欧采购130多亿美元等等,无一不是中国对于恢复经济的贡献。
很显然,中国将在G20伦敦峰会上更多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各国加强合作等。3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中国愿意为扩充IMF资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也意味着,中国一旦注资顺利,将增加在IMF中的投票权,并在今后发出更多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