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到余额宝的监管缺位

2014年02月26日 09:25  财新传媒 

  纽文新大战余额宝事件进展:

  2-21 钮文新发博:取缔余额宝!

  2-22 支付宝回应央视吸血鬼指责:余额宝利润仅0.63%

  阿里舒明:余额宝能干扰市场利率抬高社会成本吗?

  2-23 钮文新接受专访时称:我不是质疑余额宝

  2-24 钮文新回应挨骂:取缔余额宝为国家利益

    2-25 钮文新:余额宝们欺负的不是银行 而是你的钱包

    2-25 钮文新:余额宝已经变成了第二个央行[微博]

  关于余额宝,最近的各种争议已经偏离了对一个金融产品的定位。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值得关心的从来只有一点:法律和监管风险解决没有?余额宝的监管涉及多个监管机构,谁来牵头,谁负责现场检查?宝宝们和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揭示是否充分?谁来监督不当营销误导投资者?面对余额宝们与银行之间合作的实质,一些监管部门难道睡着了? 

  凌华薇

  余额宝成为一种现象以来,获得的赞美太多,公开的质疑太少。这家成立于2013年6月的货币基金,好似阿里巴巴[微博]旗下支付宝[微博]的孪生姐妹,一个是中国最大第三方支付机构;一个是最大公募基金,在8个月内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收益率至今保持在6%以上。近日,央视评论员纽文新以一种极端的词汇(“吸血鬼”、“取缔”),杀入为互联网金融欢呼的现实世界,直指余额宝不能容。这样的观点连日来遭到各路人马的强烈反击,甚至引发对纽的人身攻击。

  纽文新是一名民间评论员,并不能代表央视,其所用语言与主张,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但这场余额宝论战,引来一个疑问,互联网的话语权是否过于单一、集中了?那些在私下里各种场合发言质疑余额宝的意见领袖们哪里去了?那些质疑其高收益无法持续、看不懂80%为银行协议存款、认为余额宝风险在积聚的声音为何归于沉默?从这点而言,纽文新挑起的这场论战本应转化为一场对余额宝现象的正常讨论,秉持互相尊重、平和克制、追求专业精神的态度。市场需要多元化的理性声音。

  余额宝现象的进步意义毋庸多说,其有效挑战了银行一味压低储户收益维持低资金成本的传统。我么需要关心的是,余额宝本身有没有问题,如有问题,谁应该采取行动?余额宝不是非法组织,谈不上取缔,但是否存在法律和监管漏洞,从而埋下风险的隐患?余额宝作为金融产品,对投资者是否做了充分的风险揭示还是误导?目前的多头监管实际是否造成监管缺位?这需要深思。

  余额宝现象值得关注,在其迅速膨胀的过程中,海内外不少高层金融监管人士都对此提出了疑问:对这样一个见风就长的庞然大物,谁来行监管之责?余额宝是跨界的金融产品,它脱胎于央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借道证监会[微博]监管的公募基金通道而出生,而投资主要投向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协议存款等领域。那么谁应对余额宝整体的风险和监管负责?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

  谈到监管问题,很少人会思考,支付宝为什么要推出余额宝?这恰好与监管有关。并不是单纯为了服务小散,从支付宝到余额宝,阿里巴巴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只是,他这招棋走的比较妙,真实意图比较隐蔽。对此,春节前财新《新世纪周刊》此前做了详细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简而言之,无论是过去的支付宝还是现在的余额宝,监管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如若没有余额宝,支付宝在2013年下半年的日沉淀资金峰值就会突破1000亿元。支付宝本可独享沉淀资金协议存款的收益,按5%的利率计算,年收益就有5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著名民营企业集团新希望2013年未能完成的利润指标就是50亿元。而支付宝为什么要推出余额宝,使支付宝原有的沉淀资金显性化,不但把超额收益分享给支付宝用户,自己还背上流动性管理的沉重包袱?

  压力正来自支付宝日益增长的沉淀资金带来的监管成本。根据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客户备付金即为沉淀资金。假设以1000亿元沉淀资金计,注册资本金就应相应补足至100亿元。而支付宝经几次增资后的注册资本金是多少呢?5亿元。

  支付宝目前是2013年阿里巴巴搭建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称小微金服)的下属主要子公司。这块资产不在阿里巴巴准备海外上市的架构内。2013年3月7日,小微金服以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作为主体来筹建。其中,40%的股份是管理股和员工股,60%的股份将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交易量和沉淀资金创下天量,管理层和员工不可能拿得出几十亿的资金来增资,扩大引资的代价只能是迅速被摊薄,这样一来,小微金融的核心资产支付宝将不再是马云[微博]们的了。因此,支付宝宁愿推出余额宝,吸引支付宝的客户将资金转移出去,减少了自己的增资压力,保证了对支付宝的控制权,代价是支付宝原有的备付金利息所得也被转移至余额宝客户,同时阿里收获了将资金收益回馈投资者的好名声。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的沉淀资金运用及其获利一直是“敏感话题”。虽然央行后来发布的《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备付金利息归属第三方支付公司,只是需要计提10%的备付金利息所得为风险准备金。但支付宝备付金利息总体规模太大,风险准备金也得以10亿计。

  更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的资金监管一直是大问题。支付宝的资金进出分散在全国各家各级银行,存管行工行名存实亡,实际上很难掌控其总体规模以及去向。所以市场一直质疑支付宝沉淀资金运营的合规性问题。

  美国的“支付宝”Paypal是由美国证监会[微博]监管的,在中国,支付宝原则上由央行监管,但央行并无现场检查等监管机制,实际形成的监管真空,越来越引起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监管真空和缺位问题仍然存在。

  余额宝的本质与风险

  余额宝目前的收益率仍保持在6%以上。很多人问,这能否持续?目前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已经回落到5%一线甚至更低,为什么余额宝还能维持这样的收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货币基金,paypal的案例在先,由其发起的货币基金因为遇到债市动荡不得不解散清盘。一旦市场逆转,风险发生,挤兑来临,余额宝如何应对?监管部门又该谁来承担责任?

  余额宝对外一直说资金风险非常低,因为80%是银行协议存款。这暗含了一个假设,银行是有国家担保的。余额宝还强调,自己在选择银行时侧重于选择大银行而非小银行,这样公然的制度性的监管套利,值得决策层深思。

  从余额宝实际的资金管理形式来看,银监会对此本应有所行动。目前余额宝资金的80%是和各类银行谈的协议存款,且要求提前支取不损失利息,换言之,其流动性和高收益都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外包给了银行,并没有体现任何货币基金投资管理的技术含量。为了对抗余额宝,各家银行也推出各种宝应战,虽然推广得不情不愿,但无论哪类业务对银行而言,都是亏损业务,“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对此,银监会有关部门却只是表示:“余额宝应该是证监会管吧…。。”

  面对余额宝加速创下规模天量的态势,证监会已有所行动。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货币基金制定规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其中,证监会以“提前支取不损失利息”这一特权无法持续为前提,计划提高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率,这将大幅增加余额宝们的运营成本,相应也会拉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而从高收益的美梦中醒来,正是可能导致赎回潮的一个重要因素。

  渠道方面,余额宝按理应遵从证监会关于货币基金销售渠道和方式的要求。但很显然,从风险提示和披露上,余额宝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都在打擦边球。监管部门本应要求宝宝们在推介“投资收益6.19% ,您的投资击败了99.99%的人”的同时,必须用相当的版面来向投资者提示风险:货币基金从来都存在亏损的风险,市场突变会有挤兑的流动性风险.....。。而不是一直以来的袖手旁观状,甚至任由宝宝们挑战现有公募基金的戒条:不能许诺收益、不能贴补收益、不许只广告不提示风险。■

  (财新记者吴红毓然、杨璐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去年以来18.2万官员受党纪政纪处分
  • 体育亚冠鲁能主场1-1 球迷看球病逝 国安1-1
  • 娱乐热播剧女星皮肤好引好奇:咋能这么白?
  • 财经刘迎霞旗下基金认购单位官员相继落马
  • 科技最大交易平台MtGox关闭重创比特币
  • 博客刘卫兵:20多年前北京空气都臭的(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内地3大学进QS世界排名前20 考研成绩
  • 彬哥看盘:午后跳水的可能不大
  • 向小田:回应钮文新《回应挨骂》文
  • 罗慰年:美国反腐是拍死苍蝇吓跑老虎
  • 叶檀:股票市场众叛亲离
  • 徐斌:今年房地产不会崩盘
  • 黄凡:“各类宝”究竟是神是魔?
  • 陈思进:美国年轻人的失业危机
  • 皮海洲:“场内余额宝”颠覆A股
  • 江濡山:用“混合所有制有”玩死你
  • 林采宜:余额宝不是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