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小明 深圳报道
8月26日傍晚,深圳财产险界几位大佬走出当地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时,面色凝重。
在这里,他们拿到了深圳地铁5号线的招标文件。
这是深圳地铁建设多年来最大的一个保险项目——超过150亿元的建安工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的统称)及第三者责任险,意味着上亿的保费收入,因此各公司对此严阵以待。
然而,拿到手的招标文件却与之前的承保方式不同。是次招标将总标的进行拆分,竞标者只能就保额1亿元以下的底层部分进行报价,而每次事故保险赔付超过1亿元的部分则需强制服从于业主的再保险安排。
按全球地铁建设的历史经验,绝大部分工程的出险均在1亿元的保额之内。
在这一微妙时点,9月3日,深圳保监局签发的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型商业保险经营行为的通知》被送达各财险公司手中。文件重申非车险业务经营,须贯彻保监会危险单位划分指引以及纯风险损失率标的要求,并特别强调规范大型商业保险项目中“贴费率”、“贴条款”、“贴免赔额”的三大竞争恶习。
分层招标
深圳地铁5号线,又称环中线,是政府投资、由深圳地铁公司建设的一条线路。
招标文件显示,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西丽、龙华、坂田、布吉,至黄贝岭,线路全长40.001公里,其中高架线3.424公里,地下线35.801公里,过渡段0.776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全线设塘朗车辆段和综合维修基地1座和上水径停车场1处,新建西丽110千伏/35千伏主变电所一座,合用1号线西乡、城市广场主变电站所和3号线草埔主变电所。
穿越特区内外的线路使得5号线的投资超过了之前动工的几条线路,按深圳地铁官方网站的资料,该线工程投资估算总额约206亿元。
而在招标文件中,5号线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的保额分别被暂定为103亿元和50.8亿元;地铁修建过程中第三者责任赔偿限额被定为每次1亿元、累计3亿元。
对于这一高保额的项目,5号线的保险招标未按此前——让保险公司直接进行整体报价——的方式进行,而是将建安工一切险的赔偿限额,分为底层赔偿限额和上层再保险赔偿限额两部分。
其中,底层赔偿限额,指投保工程范围内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的物质损失,每次事故赔偿限额1亿元,无累计赔偿限额;而上层再保险赔偿限额则指,前述物质损失每次事故赔偿限额1亿元至保额的部分,这一部分由再保险公司承担。
拟定于9月8日15:00开标的本次招标,仅仅针对底层赔偿限额。记者注意到,尽管招标文件提供的保险协议书样本中写明的是“综合保险费率(本次招标确定的底层保险费率+上层再保险费率)”;但投标函样本中保险公司填写的只有“底层保险费率”,投标函附件样本中,需保险公司分别报价的建筑工程分类保险与暗转工程分类保险业只针对底层费率。
在这一框架设计下,招标文件对竞标者标书的要求也较之前做出改动,在承保能力与财务能力说明项后,加上了“再保险安排承诺”的一项,“投标人必须承诺接受业主对再保险的要求,并在被确定为中标候选人后与业主共同就上层保险责任进行再保险询价”。这一项被放在“保险服务方案”之前。
在招标文件的投标前须知部分,亦对保险费率的报价做出明确限制:本次招标底层保险费率报价上限为3.5‰。底层保险费率+上层再保险费率的总体费率上限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