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软件被曝绑架搭售意外险 误操作下单退保难

2014年12月24日 07:58  北京商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随着元旦、春节渐近,“北漂族”返乡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火车票预售期由20天延至60天,让京城打工一族抢票大战提前上演。近日,互联网上各种抢票神器相继推出赠送打车券、1元接站机会、路费报销等卖点来招揽生意,其中也将赠送或代购意外险等纳入了增值服务行列。

  选择投保可优先订票

  抢票神器能为购票者代办意外险业务,本来是一个提升服务质量的行为,但有的软件却有了绑架销售的嫌疑。北京商报记者昨日登录多个第三方抢票软件发现,今年买一份意外险仍然是能否抢票成功的先决条件。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携程网,预约了一张2月14日北京至上海的高铁票发现,携程今年玩起了迂回战术,首先网站先给出不能100%抢票成功的预期,客户填写信息时默认选择购买意外险,且用醒目的绿色字体提醒购票者,购买20元/份的交通意外险可优先处理订单,赠1元接站机会。若购票者不买账,也可自行调选交通意外险为“0份/人”,但是页面立刻会出现三个黄色感叹号警示购票者,“订单处理将会需要2小时,甚至次日22点前才能回复是否代购成功;不提供人工退票服务”;前两个黄色预警能不能吓退一些购票心切的人尚不得而知,最后一个黄色提醒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你可选择1份/人交通意外险,升级服务”依然在引导购票者购买一份保险。

  同样,北京商报记者登录铁友网预订了一张高铁票发现,乘客信息右下角依然有“优先处理订单”的提醒,而淘宝去啊平台同样默认购买保险产品,如果购票者快速操作,很难发现这样的默认设置。“抢票时谁会注意到这个,这就是诱导和捆绑用户的行为。”一名购票者如是表态。

  争市场保险可免费送

  北京商报记者从互联网行业了解到,浏览器厂商只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入口,真正操作代购功能的仍为代购车票各大网站。

  事实上,此前多家互联网公司提供代购火车票业务,但因推行“火车票+保险+快递”服务模式而备受争议,被市场质疑为垄断行为,此前京东也因此下线了该业务。多名购票者纷纷表示,“被保险真的很坑爹”。但这种争议本身与保险服务并无直接关系。

  随着机票预订、航班管理类App间的竞争白热化,买火车票、机票附赠一份保险的现象并不鲜见。北京商报记者登录360浏览器发现,360打出“拼上一切送你回家”的口号,不只是抢票方式,还推出36亿元抢票大礼包,其中就有50万元铁路意外险免费自愿领取。与上述携程网、铁友网等相比,360显得更大方一些。北京商报记者点击相关联接,弹出一款泰康提供的“e顺高速铁路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清晰地界定了保险责任,只要是在车厢内发生一系列的意外伤害,保险公司将会根据受伤情况定残赔付。“保险公司真的惹不起,白送的保险我也不想领,万一信息外露受到骚扰怎么办。”一名学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误操作下单退保难

  “昨天在阿里旅行去啊客户端买火车票,等付完款才发现,默认勾选了20元/人的意外险,联系订票网客服但不给退款,根本不知道它会默认选中买保险 ,卖家很强硬就是不退款,感觉自己又被骗了。”一名购票者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淘宝网[微博]去啊平台发现,不小心购买的保险确实不能单独退保,除非退票。淘宝去啊平台设置了在线退票后则将同时自动退保,线下退票则要主动联系代理商退保。

  “铁路部门都不再搭售保险产品了,而一些厂商为何还要诱导网民缴纳保险费用,与加价倒卖的黄牛有什么区别。”一位消费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多家代销车票平台则表示,购票者如误操作而投保成功,选择退保就要线下联系代理商,也就是保险公司。不过,保险公司提醒购票者,出行风险明显加大,应加强风险防范,投一份小额的意外险,对回家安全来说却是一份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许晨辉

文章关键词: 意外险保险公司携程网保险行业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薄熙来法国别墅标价695万欧元挂牌销售
  • 体育国足亚洲杯名单公布 冯潇霆李学鹏落选
  • 娱乐广告法修订案:10周岁以下孩子不得代言
  • 财经媒体:3700多万人不用自己支付养老金
  • 科技即将在港上市的蓝港股票值不值得买?
  • 博客邱毅:台湾民众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12月四六级真题答案 19岁女生上学照顾妈
  • 沙黾农:可期待明年A股升破6124点
  • 叶檀:消费税有望成为地方主要税种
  • 徐斌:2015年中国迎来“金融大爆炸”
  • 李大霄:3000点不需要勇气 需要坚持
  • 陶冬:卢布与历史的轮迴
  • 金岩石:如何解读经济“新常态”
  • 孔浩:A股指数牛市 股民熊市
  • 叶檀:地方债去杠杆短期风险可能变大
  • 冉学东:卢布崩盘让央行惜钱如“金”
  • 谢百三:牛刀的人民币言论是哗众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