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快车道上的成长法则(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 13:55  21世纪商业评论

  但是,这让平安形成了敢当“出头鸟”、多做少说的风格,这也使平安忽略了与异见达成谅解和共识的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更加透明、公众意见力量愈发强大的互联网社会,这种行事风格也给平安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今年马明哲的年薪风波、富通投资亏损风波等多件引发争议的问题,正是此类危机的典型。

  如何加强与公众、社区、投资人、合作伙伴等各个相关方面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观念上形成“共识半径”的概念,达成与外界的共识、形成情感上的理解,作为重大行为的必要前提,都是平安未来要面对的挑战。

  “抢跑”与“追随”的双重变奏

  文/苏醒

  对于许多诞生于中国这样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中、已有20年历史的企业而言,“我是谁”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系列选择。

  诞生之初,平安保险公司只是一家非国有的区域财产保险公司,服务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法提供服务的一小群客户——“深圳的外向型经济”;1992年,更名为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保险的它决心做中国“最大、最好”的保险企业;1998年,年仅十岁的中国平安宣布要做“国际一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这个目标在近几年被逐渐具体化为“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从区域到全国,再至全球,从单一保险业务延伸到多种保险业务,再到一体化金融服务,虽然平安的市场定位不断变化,但是对自身的定位却始终未变:面对欧美成熟的保险企业,平安是娴熟的跟随者,紧紧跟随西方先行者印证过的足迹,决不行差踏错;而在中国市场上,平安则是事事先人一步的革新家,新市场的开拓者。

  “出格”与“抢跑”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发布一则公告,称将向旗下平安信托的子公司平安置业提供10亿元人民币的担保。这则消息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到了平安置业的身份问题上。

  已是全国第二大信托公司的平安信托是平安集团旗下的新军,它的主要投资方向为房地产、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和其他实业,这类投资长时间提供回报稳定的特性非常适合用来匹配平安手上握有的大量寿险保单。而其中房产物业投资便由平安置业承担。然而目前保监会尚未放开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信托公司的业务也应限于金融机构。

  平安这种通过集团对旗下房地产企业提供担保,再从银行拿巨额贷款的方法,无疑有“隐蔽抢跑”的嫌疑。此后一旦有信托资金甚或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政策开闸,平安早已比其他竞争对手提早进行布局、累积经验。此后不久,便有财经媒体透出消息称有关政策可能松动,如果成真,那么平安再次成功地抢先同侪进入新市场。

  这种在政策的发令枪响之前,便将做好各种相关准备,有时甚至不惜“犯规”抢跑的做法,正是平安在进入新市场、开展新业务时的典型策略,也是平安后来居上,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时间短,保险业的监管政策大多采取了比企业实践更谨慎的态度。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美金融巨头开始着手布局,这与政策的谨慎,形成了一个对本土企业越来越小的“时间窗”。

  在由此感到深深的危机的平安看来,恪守成规,在政策划定的格子里面行走,将会延误追赶西方竞争者的脚步。平安第一次“出格”,就是平安诞生本身,它打破了“一个地方只有一个公安局,为什么要有两个保险公司”的成见。此后,平安开始持之以恒地走出格子,寻找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它没有沿用老大中国人保的做法,而是学习欧美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第一个聘请精算事务所对业务进行精算;第一个引进寿险的营销体制;第一个引进外资;第一个搭建起最完整的综合金融架构……

  而在平安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次“出格”,便是在上世纪末坚持违反分业的规定,未将寿险、产险等业务进行分拆。在那长达八年的被称为“逢会必受批”的日子里,平安的新产品、新机构一个都未被批准。虽然代价巨大,但是原先占据保险行业头把交椅的中国人保被一分为三,成为后来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和中国再保,虽然这三家公司在此后几年又重新将业务延伸到其他保险领域,但这几年宝贵的时间给了平安侧翼超越的机会。

  领先一步就是超越的机会,等待与大家一起起跑,则只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沼,这就是平安在经验中学习到的:敢于“出格”,敢于抢跑,也是一种竞争力。

  但是这种行事风格有时也会给平安带来麻烦,1999年出现的投连险问题便失之于过快。当时,全国各家保险公司都提供了一种过高保证收益率产品投连险,但平安在这个产品上的推广力度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因此损失也就最大,至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