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晁盖与宋江之争的经济学解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09:46 南方网
被宋江架空的晁盖,耐不住寂寞,冒险进攻曾头市,结果被一箭射死,临死前,他留下一句话:“贤弟莫怪我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盖为何反对并购?三打祝家庄,是梁山上晁盖、宋江两派势力、两条路线斗争的最后一次大交锋。晁盖这个梁山公司的董事长,是不主张这次并购的。宋江这个副董事长极力建议,靠着他威信和吴用的支持,使得这一提案被勉强通过。在这次并购中,宋江押上了他的所有政治资本,终于在这次豪赌中险胜。 晁盖反对这次并购,有公私两个原因。从内部政治的“私”来讲,宋江加盟梁山之后,晁盖系与宋江系形成了脆弱的权力平衡。但是,一批批的江湖人物不断在宋江系人马的引荐之下,加盟梁山,例如与祝家庄发生冲突、上山请求发兵相救的杨雄、石秀,就由宋的嫡系戴宗引荐。如果任由宋江系的势力如此无休止地、如藤蔓般地借助关系网不断延伸扩展开去,将膨胀到自己无法加以控制的程度。因此,在杨雄、石秀上梁山请求发兵攻打祝家庄、营救被祝家庄抓住的时迁之时,一向乐于助人的晁盖,断然拒绝,甚至要将杨雄、石秀推出去杀了。 从“公”的角度来看,梁山现在人员急剧增多,经济负担急剧增加,如果要向外扩张,肯定要连年战火,不得安宁。而上山前安于做一个富庄主,上山后安于做一个太平寨主的晁盖,显然对于这种急剧地、无休止地向外扩张,很不感兴趣。 宋江的并购理由宋江不惜和晁盖唱反调,坚持要打祝家庄的原因,有几个。 一是祝家庄作为老牌大公司,拥有庞大的现金和资源储备,而梁山公司当时表面上风光无限,蒸蒸日上,其实现金和资源储备却十分不足。正如宋江所讲的,“眼下山寨人马数多,钱粮数少”。梁山的日常开销很大,比如,杨雄、石秀两人刚一上山,就享受“拨定两所房屋,每人拨十个喽罗伏侍”的待遇。这些待遇靠什么来维持?当然要钱,要粮食。 上万人马要大吃大喝、要穿绸裹缎,这些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白花花的银子!祝家庄的现金和资源储备,大到什么程度呢?宋江说过:“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我们来算个账:打下祝家庄以后,梁山将士把“祝家庄多余粮米,尽数装载上车;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庄,得粮五十万石。”在宋朝,1石约有76公斤,那么,打破祝家庄,梁山得粮足有38000吨!以梁山公司两万人马计算,假设每人每天放开肚子吃,一天吃3斤(1.5公斤),也足够梁山人马吃将近三年半。 宋江讲了四个攻打祝家庄的理由:“一是山寨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这两条都是面子问题);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这是里子);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不但要得财,还要得人)” 。 晁盖、宋江这两位董事会成员僵持不下之时,吴用投了最关键的一票: “公明哥哥(宋江)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吴用表态了,杨雄、石秀不能杀,应该攻打祝家庄。正是因为吴用这关键的一票,使得强行并购祝家庄的提案,以微弱优势勉强得以通过。 晁盖退出舞台,吴用倒向宋江吴用的这一票,还意味着他在面对晁宋二人的权力之争、梁山是“守成”还是“扩张”的路线之争上,站到了宋江的一边。晁盖企图阻止梁山不断并购的努力彻底失败,而宋江的扩张路线成为主流。从这一刻起,晁盖对于梁山公司的上上下下来说,成了一具名存实亡的符号,梁山的真正主人,已经是宋江了。当然,如果攻打祝家庄失败,宋江就得退出舞台。 这次并购案,晁盖基本没有参与,而此后的一系列南征北战,晁盖都成了一个无关轻重的旁观者,只有送行和庆功的仪式上的义务。宋江告诉他,“只是哥哥(晁盖)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誓不还山。”从此,宋江每次都用“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这句话,将晁盖“软禁”在山寨中,不能下山征讨建功,直到最后攻打曾头市时,晁盖实在寂寞难耐,亲自出征,结果被史文恭一箭射死,终结了它在梁山中的符号式生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