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微博)4月22日在“2012中欧私人投资高峰论坛”中表示,一年半到两年后房价将暴涨。另外,任志强日前在2012年长吉地产春季发布会上再次开炮,称负利率时代不买房就是傻瓜。
●关键词·房价
土地价格越下降越需要买房
针对土地价格下降,是否应该购房的问题,任志强表示,土地价格越是下降越需要买房。“因为房价下一轮一定是高涨,我们的规律是,下降趋势就意味着下一轮的高涨。”任志强说,“土地供应高的时候,价格就会下降。”
任志强表示,一般市场规律是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为一周期,而现在预期土地价格较低会持续到明年中下半期。“一年半到两年之后,房价不会一般的涨,而是暴涨。”任志强说。
●关键词·推手
宽松货币环境和低利率是推手
“房价过快上涨,跟持续供不应求的市场有关。”对于目前高房价,任志强表示,土地供给制度持续约束住房供给增长,而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则持续激励住房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推手。而针对此问题任志强给出的解药是:房地产建设主要投入的是土地,必须逐渐改变现有的土地政策和土地供给形势。
此外,住宅购置是资产购置,不要把住房问题与市场割裂看,这样只会违背市场基本规律。
●关键词·开发商
开发商没钱了那是个例
“说是开发商没钱了,那是因为他开发过度,属于个例。”任志强在发布会现场主题发言中,对于人们热议的房地产开发商“生存现状”给予解析,认为目前市场的开发商日子过得很好,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在他看来,目前的情况,至少比2008年要好得多,“大家说开发商没有钱了,2008年的时候,我们到位资金,完成投资比大概是1:1.32,相比之下现在情况要好得多,大概是1:1.37,开发商现金流情况并不比2008年差。”
●关键词·买房
有条件不买房那是傻瓜
“手里面有100元,是存银行还是买房?”任志强在谈到目前的投资时机时举例说明,100元如果存20年利息也就200多元,但如果买房子,兴许会升值600多元,这是什么?这就是投资时机。
何况现在还是负利率时代,有条件不做房产投资那才是傻瓜。他预计到2015年或者2020年才会出现老龄化,因此从现在起到这段时间内,房价绝对不会有跌的趋势。据新快报
◇相关新闻
二三线城市轮番上调公积金贷款上限
针对刚需购房的优惠政策仍在继续。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悄然松动之际,呼和浩特、南昌等国内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调幅度普遍在15%至25%之间。
记者日前从呼和浩特市了解到,将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及贷款额度,单身职工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双职工家庭贷款额度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由此提高居民的购房能力。
在江西南昌,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日前也对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对在市城区购房的,贷款最高限额由以前的40万元上调至50万元,对购买普通住房的双职工缴存户,最高额度也上调至60万元,此调整已从4月1日起执行。
此外,近期蚌埠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蚌埠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意见》。从4月1日起,职工夫妻双方均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35万元;购买二手住房及在市辖三县购买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由25万元提高到30万元。
事实上,近期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的城市名单仍在进一步扩大。据记者初步统计,近期还有辽宁沈阳、新疆克拉玛依、山东滨州、河南的郑州和信阳等多座城市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额度均在15%至25%之间。
其中,新疆克拉玛依个人在公积金中心的最高贷款上限由50万元增加到70万元。滨州将住房抵押贷款的最高额度及最长期限由现在的25万/15年提高至30万/20年,以提高职工购买、建造自住住房的能力。 在郑州,从即日起,该市将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调5万元,市民最多可以贷款45万元。此外,信阳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原来的个人16万元、夫妻双方28万元分别提高到26万元和38万元。
在国家房地产调控依然未有松动迹象的情形下,近期多地缘何集中上调公积金贷款上限?克拉玛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曹建斌表示,放宽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政策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住房公积金是一项惠民政策,应该将政策用好用足;另外,全市公积金账户余额充足,客观上可以满足较为宽泛的提取和贷款需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的城市多属于二三线城市。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住房公积金上限仍未有松动。
据上海证券报
破产开发商 多数是撑死的
“我们做房地产业几十年,看到的死掉的开发商一批接一批,太多了。但死掉的开发商大多数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同样在“2012中欧私人投资高峰论坛”上语出惊人的,还有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微博),他针对近来出现的房地产开发商破产事件如此说道。
任志强表示,在2009年、2010年,“4万亿计划”出台后,一些开发商开始猛开工猛扩张,现在来看,在那一时期没有盲目扩张的企业,现在都很平安。据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