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红
美国金融海啸一波一波地传向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在我国南方制造业密集的城市里,海啸引发的震荡已经开始显现。
据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负责人透露,2008年1月至9月,广东省停产、歇业、关闭和转移的中小企业为7148家,但仅仅过去一个月,这个数字就上升为15661家。广东省2008年10月份关停8513家,中小企业正在集体过“经济寒冬”。从全球看,国际金融危机令所有目光指向美国;就中国而言,珠三角似乎成了这场风暴的“暴风眼”。在这场危机中,身处制造业中的珠宝饰品企业正在寻找出路……
外销型企业订单下降 调整策略拓宽新路
在饰品行业中,以出口为主的外销型企业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深受打击,而以内销为主的企业生命力较强。番禺、东莞,以及广州荔湾、西郊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中小企业是重灾区。欧美市场做饰品的中间商信心锐减,令主打欧美市场的首饰加工厂失去大量订单。东莞很多单纯依赖加工业务的小企业倒闭,在长安天柏五金饰品城只有一楼不足百家商铺在坚持营业。华南小商品城、泰康城广场写字楼也出现了众多楼层退租或空层。番禺的首饰工厂规模也在收缩,很多工厂近两三个月放长假。
莱斯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王海金总经理表示:主要业务是出口到美国的半宝水晶银饰产品,原来一直稳定的销量,在2008年10月至11月份明显减少。产业链上的首饰工具企业的供货量也相应减少,誉宝首饰器材连锁店总经理吴威称,公司2008年10月份的供货量还很正常,进入2008年11月,就减少了25%,2008年12月减少了30%至40%,最艰难的日子即将到来。每个企业主都要有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策略和方向。
培盛珠饰经理黄细文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2008年订单减少30%左右。为了度过危机,他们调整产品线,积极研发新材料和新产品,推出绿色环保中国风系列陶瓷饰品,注重饰品设计风格和纯手工制造。此外,培盛珠饰还进行了优化部门组合,节省管理及租金费用等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与此同时,他们在不同时期向客户推出一些较低价格产品,加速现金流转和吸引客商。在内外销策略上,他们做出了重大调整,从以前的“82策略”改为“55策略”(外内销比例从8∶2改为5∶5)。
积极转型 多元化拓展新领域
诸多饰品商家都感受到了冬天的残酷无情,最后的胜者只能是少数。
饰品行业已经进入转折期,商家间的竞争也由价格竞争、广告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国内流行饰品消费已逐步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时代。
众多饰品企业主表示,面对金融危机,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在经济危机中,品牌首饰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销售模式的改变、服务质量的提升、产品式样的创新,都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若企业有能力在危机下调整结构,就有做强做大的可能。如威妮华饰品、伊泰莲娜饰品、东莞均兴五金配件饰品、东莞圣璐达五金塑胶制品公司所受冲击较小。周大福的银饰因为品牌效应良好,物美价廉,目标消费群清晰,在市场上依然有不俗的销售成绩。
阿琪拉饰品郑经理表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正向通货紧缩快速过渡。为了生存,企业会大幅度压缩利润空间,以促进销售量的提高,集中在中低档饰品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目前中国饰品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产品,且主要是出口,所以饰品外销受冲击很大。
中国饰品行业是由出口贸易带动起来的,自主的品牌比较弱,在设计和质量上与国际同业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代加工贸易,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在目前正是转型的最好时机,即使没有金融风暴,饰品行业也到了转型时期。
展望2009年至2010年,经济形势会好转。由于流行饰品和服装业息息相关,大量外贸服装企业产品转向内销,可以大大缩短中外流行差距,提高国内产品质量。饰品企业要紧随国际服装趋势,加大创新设计研发力度,也将会为饰品行业的流行多元化带来生机。
同时,“文化饰品”理念需进一步加强,与服装、化妆品、包饰、汽车配饰等结合发展空间巨大。积极研发新材料、新产品,随着饰品取材的更广泛如原木、陶瓷、布艺、软陶、钛钢等,产品更加丰富,销售额大增,饰品的延伸领域将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