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忽悠定律之二:家庭资产配置“4321法则”

2014年10月21日 10:11  《理财周刊》  收藏本文     

  在投资理财之前要把“家底”先摸清,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收入分配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所谓“4321 法则”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收入配置法,将40%的收入用于房产和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最后10%用于保险。在不少理财师给出的家庭理财建议中,我们总能寻觅到“4321 法则”的身影,但这种资产配置法真的百试百灵吗?

  案例

  最近收到了一封有意思的读者来信。小胡是社会新鲜人,刚刚工作不到1 年时间,月收入3700 元。他告诉我们,当他在银行办理业务时,理财经理建议他根据“4321 法则”来进行财务规划,建议他每月的开支不高于1100 元,并且建议他购买保险,年保费可在4000 元左右。这让他很困惑。“

  因为本来收入就不高,房租要花费800 元,再加上饮食、购物,每月花销至少2500 元,怎么算都没法控制在1100 元以内。再说保险,我不是不想买,可是现在连积蓄都没有,哪还有心思买保险,一年花4000 元买保险,对我来说太多了些。”小胡不明白,这“4321 法则”听来很有道理,怎么到自己身上就不对了呢?

  点评

  资产配置要因人而异

  做数学题有标准答案,可理财却不同。硬要给收入配置定个“统一标准”,结果只会是“穿着汗衫戴棉帽”——不合适。

  尽管“4321 法则”被普遍用于理财规划中,但千篇一律的建议并不科学。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在配置时应当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现在很多理财师在做理财规划时,都会直接套用“4321 法则”来给出建议,这样做其实忽视了不同家庭间的差异,最终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家庭年收入100 万元,资产积累(包括房产、金融资产等)数千万元,那么根据“4321 法则”,他们需要把收入的20%即20 万元放在银行做存款以备不时之需,而每年要花费10 万元保费购买保险,可是这样的安排显然不合理。

  对高收入家庭来说,虽然需要准备应急储备金,金额可能也不低,但占收入的比重无需20%那么多。同时,在保险规划时,也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考虑。我们常说,保险是为了堵住财务漏洞,如果你已有的资产完全可以覆盖身故、疾病、养老带来的隐忧,那就无需花太多保费了。

  反之,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三四千元的月收入中仅仅只能花费30%作为日常开支显然不够,单是房租这一项开支可能就占到收入的20% ~40% 。而这一阶段,要求其花10%的收入买保险就有些强人所难。

  又比如退休一族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从追求财富步入享受财富的阶段,这种时候退休收入和积蓄大部分用于日常生活、旅游医疗开支等方面,若要把40%的收入用于投资,可能会违背老年人求稳的心理。而买保险方面,由于年龄偏大,费率相对较高,也未必合适。况且,保险为的是防范财务风险,既然已经退休,收入降低,资产也已有一定积累,风险可能造成的财务危机概率较低,投保的意义自然不如中年时那么大。

  实际上,“4321 法则”是给了大家一个理财的指引和参考,以投资、消费、存款、保障来构建收放自如的收入分配方法。每个家庭在不同阶段,各项的比例应该是浮动的,生搬硬套不可取。

文章关键词: 理财股市保险地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四中全会独家交互策划:让阳光照耀每个人
  • 体育英超-两后腰救主 曼联2-2落后切尔西10分
  • 娱乐曝叶璇宠物狗撕咬李依晓致缝二十多针
  • 财经三季度GDP增速今公布 或降至7.3%
  • 科技苍井空做内衣电商:半数买家为男性
  • 博客专访李娜:我不会用“伟大”形容自己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性教育手册尺度大(图) 国考最热职位
  • 杨红旭:货币面不支持房价强势上涨
  • 余丰慧:以新常态思维看外资隐性退潮
  • 张庭宾:全球央行为何“性无能”
  • 洪榕:披露一个A股市场的捡钱策略
  • 高善文:短端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 金岩石:创业板企业为何能卖高价
  • 林伯强:油价暴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 石建勋:欧洲“人民币热”说明了什么
  • 徐斌:全球通缩通胀变化或在一瞬间
  • 易宪容:央行救市难扭转楼市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