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提供业务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山西省农民经纪人协会主动与有关方面协调,解决农产品经纪人因没有出口经营权而影响业务经营的问题,宁夏帮忙协调农产品的绿色运输通道的问题等。
总之,农产品经纪人非常希望有人帮助它解决很多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政府也希望有组织出面把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协会体系建设和组织功能发挥上,都不能满足广大农产品经纪人和政府寄予的希望,亟待加强和提高。
(二)农产品经纪人类型
由于农产品的范围较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经营方式和习惯不同,人们在划分农产品经纪人类型的标准很多,相应的出现类型也很多。从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的调研情况看,目前农产品经纪人大致有三种类型:
(1)销售型。主要为当地农产品找市场,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即直接从事购销业务。从事这方面业务的,绝大多数属于初入市场的。
(2)信息型。主要提供需求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生产销售,经纪人本身不从事购销活动,其收入主要来自农民的销售提成。比如,河北唐山市一部分经纪人自己开设专业网站搜集和提供蔬菜、果品等方面的供需信息,新的品种、种植、保鲜、储藏、加工技术信息,为农民的产品找到好的销路、卖出好的价格打下基础。山东金乡县大蒜信息协会就是把周围四省七个主产县的大蒜经纪人联合起来,分片包干,将种植面积、产量、储藏量、成交量、价格等及时汇总,很快用手机发布给农户、经营户及政府有关部门,同时从中收取一定的信息服务费。
(3)复合型。既从事农业生产,又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搞销售;或者既搞加工储运业务,又从事农产品的购销业务。这一类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在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组织的2010年度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评选活动中,进入百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年经营额在亿元以上的有71名,销售额最高28亿元,平均年经营额3.1亿元;利润最高3.1289亿元,平均年利润2173万元;资产总额最高27.4148亿元,平均资产总额1.4亿元;安排就业最高2.12万人,平均安排就业数2123人;带动农户数最高33万户,平均带动农户数2.6万户。这些百强经纪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综合经营。
(三)农产品经纪人发展趋势
从三十多年的发展情况看,农产品经纪人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从当初以当地盛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禽蛋以及其他农副土特产品为主,逐步拓展到农用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经纪区域由以县域为主逐步向省内和全国辐射,一些经纪人营销区域的触角已伸向国外市场。另外,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模式也不断创新。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了“市场+经纪人+农户”、“市场+经纪企业+农户”、“市场+行业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经营形式由单一的农产品购销发展到购销、储藏、加工、运输“一条龙”服务,从简单贩运逐步向批量销售、契约销售、期货销售和联合销售转变;营销手段也从肩挑手提发展到电话、互联网、电子商务、专用运输工具等现代化方式。
从发展趋势看,将在多个方面发生改变:
(1)组织形式上,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由个体经营向公司、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交易中心、批发市场等经营服务实体转化。
农产品经纪人初期,往往以个体经纪行为出现。他们主要依托批发市场,或与农产品贸易公司合作,进行农产品的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一些有实力的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开办农产品贸易公司,与农民、生产基地进行合作;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的深入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产品经纪人将更多地依托农村流通网络体系,通过创办农产品营销协会、农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贸易中心、批发市场等组织服务实体,或通过加入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提高组织化的程度,进行经纪行为。
(2)经营模式上,呈综合性、集约化经营。在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数量上实现了迅速扩张,随着资金的积累和营销渠道的不断拓宽,一批率先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产品运销户,开始从过去的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为了能吸引客户,获取更多的利益,公司化、集团化成为农产品经纪人的发展方向。
(3)经营手段上,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技术手段和通讯工具的日新月异,使农产品经纪人的装备有了较大改善,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有利于扩大区域范围,提高效率。传真、无线通讯等现代通讯手段已成为相当一部份农产品经纪人不可缺少的经纪工具,通过互联网开展营销己开始兴起,今后必将成为农产品经纪人开展经纪活动的重要手段。
(4)经营领域上: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不少农产品经纪人不再单纯的从事农副产品的经纪活动,开始逐步向相关环节延伸,由单一收购、运销型,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型发展。经纪人的服务内容扩展到劳务输出、技术应用、项目洽谈等多方面,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发展较明显。
(5)经营区域上: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逐渐加强。国际间的分工日趋紧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农产品经纪人作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重要生力军,随着经纪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市场己经满足不了经营需求,他们积极开拓新市场,扩大农产品的流通范围,逐步由本地营销为主转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并重,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并将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将成为常态。
(6)队伍发展上,呈螺旋上升式发展,逐步形成行业精英队伍,发展上呈螺旋上升式发展,人员数量的总体趋势将有所减少,人员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
随着国家对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农产品流通经纪的日益重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也会有所变化。人员数量上,开始由少变多,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和引导整合,然后又会逐步减少;人员素质上,由参差不齐、准入混乱,到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市场准入门槛,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涌现出一批农产品经纪行业的精英,并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四)农产品经纪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多是自发发展,缺乏行业组织进行切实有效的规范指引,加上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整体上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不灵,缺乏资金扶持。一些经纪人对本地生产状况掌握不足,对外部市场了解不透,在营销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把目光盯在某一销售地点,更远更大的市场无暇顾及,有时为了自身利益还相互封锁各自获得的市场信息。农产品经纪人虽然运作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从事经纪业务,目前多数农产品经纪人经纪活动带有很强的季节性,自身积累不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国家和地方对于大中型企业都采取一系列的资金扶持政策,这些企业取得资金的渠道多,总量大,但是对于农产品经纪人而言,由于受其自身的特点限制,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很多经纪人由于受资金限制无法扩大经营规模,而且一旦经纪人经营失败就很可能失去再生能力,很难重新恢复活动。
(2)综合素质偏低。经纪人队伍参差不齐,分布不均,数量偏少。多数是小打小闹,敢于大胆开拓外地市场的大户型经纪人为数不多。还有一部分农产品经纪人不知道或者不懂得依法开展中介业务,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3)组织化程度总体较低,营销水平不高。以个人为主的家庭式经营,是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管理的模式。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进行的基本上是分散独立的营销活动,集收购、运输、运销于一体的不多。相当部分的农产品经纪人既当采购员,又当推销员,什么产品好销就销什么,什么地方畅销就销往哪里,搞的是一种散兵游勇式的游击战。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很难有效地占领大市场,形成大的产业,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对农民致富的带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