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梅花常见病虫害

2013年01月11日 11:56  农业部网站 

  梅花细菌性穿孔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色晕环。最后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纹,而形成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

  病原:Xanthomonacampestris(Smith)Dovosen,称黄色单胞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3-0.8×0.8-1.1微米,两端圆,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8℃,最低7℃,致死温度51℃。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13天,在枝条溃疡组织内,可存活1年以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被害枝条组织中越冬,翌春病组织内细菌开始活动,梅花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侵入,潜育期7-14天。春季溃疡斑易干燥,外围的健全组织很容易愈合,所以,溃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以10-13天即死亡。气温19-28℃,相对湿度70-90℃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间出现,7-8月发病严重。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发病重。大暴雨时细菌易被冲到地面,不利其繁殖和侵染。一般年份在春秋雨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月份扩展缓慢。该病的潜育期与温度有关:温度25-26℃潜育期4-5天,20℃9天,19℃16天。树势强发病轻且晚,树势弱发病早且重。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使梅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2)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3)喷药保护。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除对细菌性穿孔病有效外,还可防治蚜虫、介壳虫、叶螨等。

(来源:江苏农业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
  • 体育篮协罚单:麦蒂遭禁赛 三裁判共停哨20场
  • 娱乐《林肯》领跑奥斯卡提名 少年派11项紧跟
  • 财经去年12月CPI同比涨2.5%创7个月新高
  • 科技专访库克:中国会成苹果最大市场
  • 博客方舟子:有人冒充我老师 出租车为何难打
  • 读书黑色内幕:国民党突袭钓鱼岛被谁阻拦
  • 教育扫地僧为考研女生划重点 女生感动落泪
  • 育儿儿子成绩差父亲扒光其上衣-16℃街头罚站
  • 张卫星:喜迎人代会行情是最失败行情
  • 吴木銮:养老金缺口需要靠财政解决
  • 杨卓舒:制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障
  • 罗天昊:世界第一是中国最大的画饼
  • 陈永昌:我国今年经济运行面临五大压力
  • 陈虎:楼市再暴涨是不是真相
  • 赖伟民: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导致刘备失败
  • 王东京:经济结构调整为何调了30多年
  • 李伟民:谁在用手提箱把现金带出国门
  • 郑风田:农民异地市民化的成本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