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纽约七日探--500大背后的《财富》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9月24日 14:37 《中国企业家》

  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在新中国50华诞前夕,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全球最大公司的总裁们和最具权威专家学 者将聚集一堂,展开一场世界级的、世纪性的对话。这就是即将于9月底在上海举行的“1999《财富》全球论坛”,它的 主题是:“中国:未来50年”。而它的主办者,就是以评选“全球500大公司”而闻名美国《财富》杂志。一家财经杂志 何以能够登高一呼,招来天下商界巨头?惜时如金的总裁们何以会对这样的聚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财富》杂志和企业巨 子们何以会灵犀相通,把本世纪最后一次相聚地选在中国?这是令每一个从事财经报道的记者都怦然心动的话题。幸运的是, 我们获得了探求这一神话的机会。8月中旬,应《财富》杂志之邀,我们前往纽约,在这家世界最著名的财经媒介王国中作了 为期一周的采访。

  一、相聚在中国

  经过20多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的早晨抵达纽约。驱车来到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财富》杂志 社时,已觉得正午的太阳有些烤人了。迎接我们的是《财富》杂志传讯部总监麦特威女士,我们的疲惫肯定是毫无掩饰地写在 脸上,精明干练的麦女士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理解你们现在的状态,因为我也刚刚从上海回来,这样长途的飞行 真的会令人很疲劳。”紧接着,她告诉我们,现在很多同事都在频繁地往来于纽约和上海之间,“财富全球论坛”的准备工作 已到了最关键的阶段,一切都顺利。在距“’99财富论坛”还有40多天的时候,一个又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不断从世界各 地传到这里。盛会还没有拉开帷幕,喝采声就已响起。在财富杂志的第一天,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主办者已确信, 这将是“全球论坛”创办5年来最隆重、最具历史意义的盛会。

  共同的选择我们再次与聘换杂志会议部主任尼德瀚先生失之交臂。为了报道此次全球论坛,我们两个月前就不断与 长驻上海的尼德瀚先生联系,但得到的消息是:他一直在纽约--上海--香港之间穿梭不停。最后,我们约定在纽约相见, 但来去匆匆的尼先生又提前飞回上海了。尼德瀚先生的同事、《财富》杂志会议部执行主任哈金斯先生接待了我们,这位参与 过多届论坛工作的青年,见到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记者非常兴奋,他说:“本届论坛选择在上海,得到了大公司总裁们的热烈 反应,毫无疑问,这将是论坛设立以来与会者最多、层次最高、开得最成功的一次。?“全球论坛”由时代华纳公司所属的《 财富》杂志主办,目的是使全球顶级的企业家们与政策制定者及学者聚集在一起,激发出新的思维,以解决跨国公司面临的关 键问题,增加其竞争力。与会者都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有人称之 为“最富有者之间的对话场”,有人则称之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的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论坛自1995起每年举办一 次。哈金斯先生说:《财富》杂志本身就是一个享誉全球商界的无价品牌,是一个得到企业巨头们赞赏和信赖的媒体,而这些 最杰出的企业家们也希望有一个机会交流、沟通,并共同展望经济发展的最新潮流,因此,双方可谓一拍即合。聘换杂志在 美国一向以与商业领袖的最密切的联系而著称,而全球论坛这种形式也是可以说是聘换杂志与总裁们的共同选择。因此,在 决定每届论坛的主题和举办地时,主办者都煞费苦心,每次论坛期间,《财富》杂志都要询问与会者:你们希望下一届论坛放 在哪里,主题是什么。在了解到总裁们的需求后,再根据众多编辑们的判断,选出最合适的举办地和最具前瞻性和思考性的议 题。据哈金斯先生介绍,《财富》杂志几年来一直向各大公司的总裁们发放问卷,并对总裁们的反馈进行精确的统计和分析, 以寻找双方最接近的观点。最后,哈金斯先生说:“我们感到很高兴的是,历届论坛的主题都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应,今年的 主题--‘中国:未来50年’,更是如此。”应该说,当《财富》杂志决定将第五届,也是本世纪最后一届论坛选定在中国 上海时,确定这一主题已经是顺理成章了。早在去年初,时代华纳集团的官员就开始筹划本届论坛的举办地问题了,在集团总 裁李文亲率一个大型代表团访问中国后,《财富辉又揪途龆ò褤?9财富论坛”的举办地选在中国,具体地点则是中国经济最 活跃的上海浦东新区。关于这个问题,《财富》杂志传讯部总监麦特威女士也向我们透露一段内情,几年来,500大的公司 总裁们对上海论坛纷纷做出了热烈的反响时,一点都不觉得惊讶。而《财富》杂志总编约翰?-伊(John Huey)先 生的则更意味深长:“我们的论坛素以向重要领导人提供非同一般的途径以及激励对关键问题的探索而著称,而这一次却创造 了一个真正的商机,人们都想更好地了解这个幅员辽阔、富有魅力的国家,它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

  二、500大的诞生

  毫无疑问,财富全球论坛之所以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是因为与会的商业领袖们代表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公司,它们的 举措都能带来全球股市的波动,它们的帐目表就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巨无霸、超级巨人、超大型航空母舰、超级帝国……人 们在形容这些世界最大公司时,往往会毫不吝啬地抛撒出所有最高级词汇。但是,如今人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汇包涵它们。 这个词就是-“《财富》全球500大”。它如今已被正式收入韦氏字典,成为一个专用词汇。它是世界上最杰出、最有影响 、最大公司的代名词。这些经历了上百年的兴衰与沉浮的大公司,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它们第一次被以同样的标准排列 在一起,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这一排列正是《财富》杂志为商业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 从1954年全美500大 的评选,到今天上海论坛的举办,45年来,《财富》杂志为世界经济创新了一个全新概念,它用严谨的态度、公正的手段、 精确的数字、科学的统计,为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排行榜,这一排行榜已被商界公认为“全球最权威和最科 学的排名”,成为世界上所有知名企业用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成为许多商界领袖作出重大决策时 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500大排名是一张反映世界经济状况的最准确的晴雨表。《财富》杂志副总编科克兰先生这样形容财 富全球500大的影响: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入选500大就是意味着进入了企业界的精英阶层。一些企业入选财富5 00大及《财富》杂志的其他精英榜后会彻夜狂欢,经理人的年薪也会扶摇直上。可以说,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论坛是全球 500大排名影响的最高体现,是对《财富》杂志40余年公正评选的回报,也是对《财富》杂志70年不懈努力的回报。

  从全美500大到全球500大财富500的大排名始于1954年,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财富》杂志的一名普通编 辑。岁月荏苒,当年提出这一伟大设想的编辑如今早已荣休,而500大排名榜则成为《财富》杂志最重要的工作,每年销量 最大、影响最深的就是刊载着当年500大排名的那期杂志。《财富》杂志最早的排名,是从1954年全美500家最大工 业公司排名开始的,这一年,《财富》杂志已创办24年,在工商业界有良好的声誉。此时,美国经济也迎来二战后的高速增 长期,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潮流不断涌现。全美500排名就这样悄然诞生了。当时的排名项目只有简单的三栏:年销售额、 利润及资产。然而,这就是这简单的三栏数据,标志着美国企业第一次被以同一客观标准排列,美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及变化也 被以粗线条勾勒出来。自1954年《财富》首创的企业排名榜发布后,《财富》杂志每年都发布全美500大,此后又不断 推出其他排行榜,如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最新潮的公司等等。再后来,美国《商业周刊》和《福布斯》 杂志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排行,从此,企业排行成为了美国企业界一种最常见、最权威的资料。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 是信息革命的到来,收集资料变得日益容易和便利,500大的排名项目也因此越来越丰满,1976年,也就是全美500 大评选了20多年之后,排名终于实现了国际化,这一年,《财富》杂志推出国际500大工业公司排行。进入90年代,科 技革命的成果终于使《财富》杂志实现了推出全球500大的理想,1990年,《财富》杂志将全美500大工业公司排名 与国际500工业公司排名结合在一起,发布了全球500大工业公司排行表,随后又公布了全球500大服务业排行表。随 着全球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银行、保险等服务业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为适应最新的经济发展潮流,《财富》杂 志在1995年将两项合并,变成单一的排名,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财富全球500大”。

  500大是怎样评出的?在时代--生活大厦的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财富》杂志统计部负责排名的资深编辑卡卡 西先生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详细介绍了500大排名的程序和原则。卡卡西先生介绍说,财富500大的评选完全依据公开资 料,并根据《财富》杂志对企业界的长期研究来进行。目前,全球500大和全美500大都是根据销售额排定,此外还有其 他项目的排名,主要包括:利润、资产、股东价值、员工人数等。如今,排名工作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财富》杂 志也建立了庞大的信息资料系统,在每年固定的日子里,统计部的人员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工作了。目前《财富》杂志的资料库 中有11000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其中1100家公司(包括650家海外公司)是非常活跃的,因此也成为《财富》杂志 重点跟踪对象,它甚至能够掌握这些大公司25年来的资料。卡卡西先生首先以全美500大为例,说明了评选过程:首先由 统计部人员根据资料,按销售额寻找1100家候选公司(其中包括去年当选的500大),向这些公司发放调查表并要求他 们提供公司的财务报表,接到报表后还要进行严格的核对和求证,包括与公司向联邦其他部门提供的报告核对。卡卡西先生特 别向我们说明,目前平均的回收率是65%,但这不并意味着没有回信的企业就不能入选,因为《财富》同时还能通过其他公 开的渠道掌握这些公司的资料,如果它的销售额在前500名之内,就肯定能入选。500大的评选不收任何费用,副总编科 克兰先生对此的解释非常简捷明了:“这不是选美!”数据是能否入选的唯一标准,正是这种客观性保证了500大评选的权 威性。500大的评选方式,使得公司提供的信息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从而也使得各类评选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误差,这种 误差在全美500大与全球500大的评选中都有体现。目前,在全美500大中,有460多家都是上市公司,其余30多 家为私人公司,这些私人公司能够荣登500大的名单,除了其规模的确非常庞大外,还得益于它们的信息公开化。这些公司 融资的需要而向联邦披露其财务报告,在这种情况下,《财富》杂志就能像获得上市资料那样,轻而易举地拿到它的信息并将 其列入榜中。据卡卡西先生介绍,在美国,还有一些规模很大的私人公司由于信息封闭而不能列入500大名单中,但这些没 有入选的公司所占比重极小,因而不会影响排名的权威性。而全球500大的评选则复杂得多。各国企业所有制的不同以及财 会制度的差异,使得《财富》杂志在获得公司信息方面非常困难,因而遗漏之处更多,前几年一家规模巨大的中国公司就有这 样的经历:它在得知国内一家的同行入选了全球500大,而自己名落孙山后,就致电《财富》杂志询问,得到的回答的是那 里没有它们的资料。第二年,在他们提供资料并经审核后,就在财富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谈到这里,卡卡西先生幽默地说 :“以后最好由你们《中国企业家》杂志来推荐了中国公司了。”因此,是否为可以财富全球500大下这样一个定义:它是 《财富》能找到资料的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以此定义,今年中国入选的公司可能不止5家。

  权威的建立在如今这个资讯业和统计学都非常发达的社会里,完全依据公开的资料,为企业作出各种排名似乎只是举 手之劳,但是,要被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认可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了。即使是开排名先河的财富500大,也是在经过20多 年的努力之后才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卡卡西先生认为,财富500大排名真正建立无可争议的地位是在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当时随着联邦政府有关公司财务申报制度的修改,以及银行业的合并潮,许多数据荡然无存,而财富500大排名则 成为唯一可供参考的资料,此时,各方才认识到《财富》杂志为此做了长达20多年的工作,它在数据的整理、归纳方面的能 力已无人可及。据卡卡西先生回忆,在500大排名的早期,所有《财富》杂志的人员多多少少都参与了这个项目,当时资讯 的采集还非常原始,编辑们为了求证数据要四处打电话询问,有时为确认新上市公司的数据甚至要用放大镜一行行地照。他们 知道,做的最早,并不等于能做得最好,只有靠严谨的工作才能取得社会的信任。卡卡西先生还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他亲身经历 的有关中国公司的故事:前年,有一家中国的银行向《财富》杂志表示他们有资格进入全球500强,并寄来了相关材料,在 银行业工作多年的卡卡西先生仔细研究后,认为有些数字尚待核实,因此这家公司当年就没有入选。去年,这家银行专门派人 访问《财富》杂志,并出具了一家世界知名公司的公证书,在得到权威的确认后,这家银行才在今年榜上有名。如今财富50 0大的排名已不仅仅是有8项指标的数字记录,企业家们已把它作为了解对手、检讨自身的衡量标尺。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刘 持金先生曾对我们说,他并不太在乎各企业的排名,但非常关心利润率等项的排名及《财富》杂志对此所做的评介,通过分析 500大的排名表能够得到很多裨益。目前,全球500大排名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家和投资人 的决策。每年,这个已被公认为权威的排行榜一公布,就立刻会引起股市的波动,特别是某些项目排名下降很快的公司,股价 就会应声下跌。同时,越来越多的总经理们发现,他们的薪奉也与500大及《财富》的其他的排名榜相关,在以生产伟哥著 称的辉瑞公司就是如此。财富500大排名为何会在企业界中有如此影响?当我们最后提出这一问题时,《财富》杂志两个不 同部门的人员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长期参与500大评选的卡卡西先生将其归纳为四条:严格的操作制度、对任何公 司都一视同仁、任何数字都要求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财富》杂志副总编辑科克兰先生的回答则更耐人寻味,他说:“ 《财富》杂志的声望,是500大评选的第一推动力;而《财富》的名望,是根据我们一贯秉承的客观公正、读者至上的理念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而这种理念又是由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证的。这几个因素相辅相承、互相促进,从而使 《财富》杂志在读者中的声望越来越高,500大的影响力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三、天下之财富

  历史有时会出现一种巧合,令人感到宿命般的敬畏。1898年,亨利仿乖谥泄纳虾_蛇陕涞亍?3年后,这个 美国传教士的儿子在纽约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新闻类杂志《时代周刊》;七年后,他又创办了世界第一家财经类杂志《财富》双 周刊。70年后,也就是距他出生大约一百年之际,他一手创办的《财富》杂志,将世界财经界期盼已久的世纪盛会--?9 财富全球论坛”--选在他的出生地举行。 卢斯后继者们的这一选择,充分表现了他所创建的《财富》杂志精明不凡的商业 头脑与市场洞察力。《财富》杂志通过全球论坛,为世界提供了一个“500强与中国对话”的机会;而中国国家领导人亲临 会议、近400家全球性主要跨国公司首脑参加论坛、400家以上中国及海外华人大公司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以及巨大的 宣传报道效应,不但给《财富》杂志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回报,还将为它带来精神与文化层面上丰厚的无形资产"财富"的 回报。这种双重的回报,同时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暗示意义,这就是对于《财富》作为世界第一位财经类杂志地位的默认、对于 它所进行的全球500大评选活动的权威性的承认、对于它举办的"全球论坛"的重要性的确认 。在对《财富》杂志总部进 行的为期一周的采访中,我们一再强烈感受到:这种无形的财富,才是《财富》真正的无价之宝;它为《财富》带来了滚滚而 来的有形的财富。富有市场洞察力的几代《财富》人,正是通过这种对于无形资产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实现了无形与有形的有 效转换。8月20日,在《财富》杂志例行的编前会上,总编辑约翰沸菀料壬蛉灞嗉钦故玖宋颐谴吹摹毒萌毡ā纷 鼙嗉浯汉拖壬奶獯 ぁ安聘徽 √煜轮聘灰病!钡蔽颐前颜舛位耙氤捎⒂锸 ≡谧谋嗉嵌悸冻隽俗院赖男θ荨?这 笑容,更激起我们探索这一财经媒体王国的愿望。

  谁比读者更重要?《美国制造》,曾高居畅销书榜达数月之久,其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也广受欢迎。近年来 ,休伊先生更是名声大噪,主持《财富》杂志编辑业务四年多来,他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使这本早已声名鹊起的杂志更上层楼, 发行量和广告额都以神奇的速度增长,他本人也因此被著名的媒体专业杂志《广告周刊》评为1998年的封面人物。英特尔 公司总裁格罗夫对休伊的评价是“记者中的记者。”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休伊先生的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说:“《财富》是 一本与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杂志。”在我们看来,用“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成功”来表达同样 的意思,或许更为贴切与准确。美国法律严格禁止政府机构,包括各级联邦与地方政府、议会、法院、军队、警察从事任何市 场经营活动。在美国政府机构序列中,只有邮政部门被允许进行极其有限度的经营活动。除此之外,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一例外地被彻底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范畴与轨道之内。过去,现在,未来;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一切都在等价交换的 原则下被推上了市场。而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假冒伪劣商品是没有立足之地 的。因此,一家餐馆,只有请最好的厨师,用最新鲜的原料,烹饪出最可口的食品,才有可能赢得顾客;一家工厂也只有用最 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出货真价实的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立足。同样,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杂志,只有用最好的人才,采编 出最好的内容,才有可能赢得读者,赢得发行量,赢得广告,从而赢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这正是财富一贯坚持的理念。真 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赢得读者信任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不能提供真实新闻的新闻媒介,能够 得到读者的信任从而生存发展下去。对财经媒体来说,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广告客户的利益与读者的利益相冲突时,应 该做出怎样的决断?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就可有能触到老板们的痛处,从而影响到杂志的广告收益;而按老板的旨意行事, 则可能皆大欢喜,但这短期的收益必然是以牺牲公信为代价,无异于引鸠止渴。在休伊先生主持《财富》杂志编辑工作的几年 中,曾经发生过许多次为了坚持客观报道,而牺牲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情形。两年半之前,《财富》在一篇报道中对当时炙手 可热的IBM总裁郭士纳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言词之激烈令郭士纳大为光火,此后,IBM公司撤除了在《财富》杂志投入的 价值500万美元的广告,但休伊并不为此感到后悔,他的一句名言是:“记者的观点是不能被买断的。”谈起这件事情,副 总编辑科克兰更直截了当地阐述了《财富》的编辑理念:“我们仍然要坚持这种客观报道,因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所在。 我们可以承受失去一百个广告客户,但我们不能承受失去读者,因为那就是失去了一切。”时代公司副总编缪勒先生也表达过 类似的观点,他说:“《财富》杂志历经70多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个永恒的理念,就是读者至上,只要能赢得读者,就 能度过最艰难的阶段,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即使在萧条时期也能发展。”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IBM公司撤出 广告的第二年,《财富》杂志的广告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3.6%。然而,比这一数字更令休伊兴奋的是企业家们对《财富》 杂志的认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克莱赫这样形容他对《财富》的赞赏:“如果让我在刷牙和阅读《财富》杂志之间做出选 择,我愿意把牙刷扔掉。”

  相互独立的两条平行线新闻的真实原则必须要靠一种体制来保障,1964年,卢斯去世前在遗嘱中希望将《财富》 杂志办成一个"富有公信力"的企业,为此,他对《财富》杂志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的改组:将采编部门与经营部门严格划 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序列,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教会与国家"。在"国家"即经营部门中,设立总裁;在"教会"即采编 部门中,设立了总编辑;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独立地发展自己的业务,用以保障新闻的独立性与真实。主管《财富》 等杂志的时代公司副总编缪勒先生向我们详细阐述了这两个序列的关系,他说,《财富》杂志的编辑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编出 一本世界最好的杂志,至于怎么卖出去,那与他无关,我们还有最优秀的推销人员。记者要做的,就是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去 报道,至于他的文章是否会影响经营部门的收入,那也不是他应该想的。缪勒先生举例说:《财富》的经营部门可以说服通用 汽车公司刊登广告,会议部可以邀请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参加全球论坛,而与此同时,如果《财富》的记者发现通用公司有什 么问题,依然揭露出来,而不用顾忌前两个部门的工作。缪勒先生说:“如果通用汽车公司请我出面说情撤掉这篇报道,我就 对会他讲,你还是在我们这儿登广告吧,因为这是一本好杂志,至于说到报道,我们谁都无权左右。那么,时代公司的最高决 策者是否对采编业务施加影响呢?科克兰副总编明确回答道:"没有。我不记得他们对我们的采编业务有过任何影响。"他举 例说:“哪怕当杂志对于自己的母公司----时代华纳公司进行相当严厉的批评报道时,也没有受到过任何责难。而且,这 种情形曾经多次发生。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很多公司也认同我们读者至上的理念,例如,最著名的微软公司,我们对既有赞扬 ,又有批评,但它仍然愿意在《财富》刊登广告,因为它确认自己的产品适合我们的读者。”

  正是由于对这一理念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追求,加上对于时代变化的把握,对于商业潮流的预见与引导,对于不 断创新的渴望,和为了做到这一切而对于优秀人才的不断引进与爱护,才使得《财富》杂志历七十年岁月而弥新,在世界范围 内受到了读者的信任与喜爱。对于市场的深刻洞察与把握,造就了《财富》杂志;《财富》杂志以自己对于真实与创新的不懈 追求,造就了自己在财经报道领域的权威地位;这种权威地位的确立,派生出“全美500大”和“全球500大”,进而又 衍生出“财富全球论坛”,它们为《财富》结下了世界性的有形与无形的丰硕果实。这一切,令我们想到一句中国成语:水到 渠成。

  资料:财富全球论坛

  “全球论坛”由时代华纳公司所属的《财富》杂志主办,目的是使全球顶级的企业家们与政策制定者及学者聚集在一 起,激发出新的思维,以解决跨国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增加其竞争力。有人称之为“最富有者之间的对话场”,有人则称之 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的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在世界传媒业享有盛名的《财富》杂志,从1995年起举办了一项举世 闻名的活动,就是每年评选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目前,以全球500大为代表的“财富排行榜”已被世界商界和众多跨 国公司认为是“全球最权威和最科学的排名”;也就是从这一年起,《财富》邀请入选全球500大的企业巨头聚会,探讨事 关世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首届“财富全球论坛”在新加坡举行,随后又分别在巴塞罗那、曼谷和布达佩斯举办。从第 一届开始,《财富》就将全球论坛定位为商界最高层次间的交流,它对与会者资格的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必须是全球规模最 大的500家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与会者的最高层次确定了“财富全球论坛”无可争议的权威 性。全球论坛在哪里举行,哪里就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哪里就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从前几届来看,论坛地点都选择在当今世界 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因为在《财富》看来,只有充满的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才充满商机,才会激发企业巨头们的思维。早在去 年初,时代华纳集团的官员就开始筹划本届论坛的举办地问题了,集团总裁李文亲率一个大型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给李文先 生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向着文明开放的目标大步迈进。综观中国近20年的巨变和 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李文觉得有两点是不容置疑的,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而且增长潜力巨大;二是世界上众多的大 型跨国公司都在寻找经济稳定增长的区域,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主办者一致决定将“’99财富论坛”的举办地选在 中国,具体地点则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上海浦东新区。目前,确认到会的跨国公司已逾350家,去年列在全球500强前3 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的总裁都已报名入会并要求在会上发表演讲。据统计,已决定 与会的350多家公司的平均规模是:年销售额超过130亿美元,拥有雇员4 1万余名。 长期在上海做筹备工作的《财 富》杂志会议部总裁尼德翰预计:这次会议很可能是论坛设立以来与会者最多、层次最高、从而开得最成功的一次年会。 尼 德翰说:“在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未来蓝图中,中国无疑是首选,尽管面临亚洲经济的挑战,但它们对中国的兴趣之高却是前 所未有的。财富全球论坛是个标志,预示着在中国即将进入下一个50年之际,增进公司之间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激发 创造性新思维并确立重要关系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在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给充满活力的中国和上海的一份礼物。论坛 选择在上海,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以及上海诸多的优势决定的,它表明,中国以及上海是有强大吸引力的。”

  本文原载于《中国企业家》杂志9月号,原标题“500大背后的《财富》”

  新浪网感谢本文作者宋铁军特供新浪网本文

  相关专题:http://dailynews.sina.com.cn/china/Fo rtune/index.shtml" target=_blank>99《 财富》论坛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